1613 五维理论

    1613 五维理论 (第2/3页)

时空也不行。但电影之中设定引力波可以穿越时间,影响过去,这也意味着,库珀想要改变过去就必须能够看到整个时间线,从过去到未来。

    五维时空里的时间是实体,就如同一根线,置身其中,就可以看到整根线之上从头到尾的每个瞬间;但如果试图改变过去瞬间发生的事情,就只能借助引力波,发出暗示,如同蝴蝶效应般小小的扇动起自己的翅膀。

    为此,保罗-富兰克林率领着整个视效团队开始思考超立方体之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尤其是如何展现出以实体存在的线性时间,如何进一步以物体作为媒介展现时间线之上的每个瞬间,他必须寻常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不能让画面杂乱无序,又必须确保观众能够通过库珀的视角观察到时间线之上不同时刻墨菲房间里的变化。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双重否定公司做到了。

    他们将墨菲房间的六个像缩小,并让每个像发射出两条垂直的线,这两条线就是“时间线”,每当时间线相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房间的像,就如同象限一般,纵轴和横轴的交汇就能够形成一个交点。

    因此,整个五维时空里可以看到无数条线,不断交汇形成无数个房间的像,这些像就置身于不同的纵轴和横轴之上,根据象限坐标就能够准确读取出具体的时间点,库珀只需要沿着时间线朝着纵向或者横向漂浮,就能够看到墨菲房间过去或者未来的画面。

    如此画面,对于任何一名观众来说都是需要时间理解和消化的内容,对于演员也不例外。如果演员甚至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又怎么能够准确表达出情感呢?绿屏可以做到,但绿屏却无法帮助演员感受到真正的“时空穿越”。

    然后,眼前的超立方体就出现了。

    正中央的空间就是三维面,也就是库珀所在的位置;而其他的空间则全部都是墨菲房间,在不同时间坐标之上的画面。

    现在只有五个房间,但在后期阶段,这些房间会被扩展为无数个,将整个时间线的坐标点全部呈现出来。

    摄影棚之中进行实际拍摄的时候,同样也将使用到投影机。双重否定公司将把时间变化产生的图像投影到四周的幕墙之上,不仅仅是演员,整个拍摄团队都可以对超立方体内部的时间轴有一个直观认识

    简单举例,可能正上方的空间是墨菲五岁的时候,右侧的空间是墨菲六十五岁的时候,下方的空间则是墨菲三十岁的时候。诸如此类。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整个五维时空立体地呈现在众人面前,继而让摄影组和灯光组能够明白所有的拍摄轨道、画面和角度到底应该如何选取。

    当然,在幕后制作中,整场戏的每一帧都必须添加数字特效,工程量之大无法想象。

    侧面就可以看出克里斯托弗的坚持:实景和特效结合的拍摄方式,不仅仅能够影响到演员的表演方式,对于整个拍摄团队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