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黑科技

    第二百五十四章:黑科技 (第1/3页)

    一相机作为一款现代工业产品,在其漫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当中,随着性能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产品本身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从早期的光学、化学结合,后续不断地要求精密机械、电气技术支持,到后来甚至还需要电子、软件等多学科技术交叉。

    屠珍英所提到的马达,属于电气技术领域,主要是用于相机的自动对焦方面使用,这东西在一般都是装在相机的镜头内部,依靠机器提供少量电能来驱动马达,从而实现相机的自动调焦。

    当然,镜头内马达驱动,这也不过是众多自动对焦方式中的一种而已。

    自动对焦技术起源于六十年代,由感动能首次开发出实物,并在西德科隆博览会展出,随后的七八十年代开始有各大相机巨头跟进该技术的研制。

    而此时的自动对焦技术,大都是采用机身驱动方案,比如八十年代风头正盛的美能达就是机身对焦马达技术的践行者,随后的尼康、宾得也紧随跟进,他们都采用机身内置对焦马达实现自动对焦。

    为什么最早由感动能展出的自动对焦技术,随后却让美能达、尼康、宾得这些厂商在自动对焦技术成熟的八十年代占了上风,人们不禁想问,这时候的感动能难道在吃干饭?

    显然不是,要说真正的原因,实际是此时的感动能在技术上选择了一条更激进、更有风险,同样在性能上也更加优越的方案:镜头内置对焦马达。

    为什么镜头内置对焦马达在技术难度上要远大于机身内置,原因就在于镜头的设计要求极端紧凑,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那几片玻璃在做文章,哪有多余的空间给你安装马达?

    马达做为机电产品,即便再怎么往小了做,也要达到普通5号电池大小,这种东西附加到镜头上面,可以想想会弄成什么鬼样子。

    正是因为对焦马达的体积限制,为了不给镜头增加负担,把马达安装到机身,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八十年代一大批实用化的自动对焦相机都是这样做,美能达、尼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