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战术(20/136)

    第一百二十章 战术(20/136) (第2/3页)

的例子或许是阿根廷后腰加戈。

    他在河床的时候,被认为是雷东多第二,出色的跑位和传球能力,让他迅速成为阿根廷最引人注目的新星。然后被和伊瓜因一起加盟豪门皇家马德里。

    但是在豪门中,根本不需要他的传球组织,而需要他在后腰位置上为球队的防守做出更多贡献。于是为了获得出场机会,加戈不得不勤练自己的防守,在球场上不断飞奔、铲球,再飞奔、再铲球。就这样,那个出道的时候灵气十足的雷东多第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兽腰不像兽腰,组织者不像组织者的四不像球员。

    失去了自己的特质,自然在皇马也就没有了位置。最终他只能够黯然离去。

    当全世界足坛都开始流行黑又硬的防守型后腰时,教练们自然也要想出破解之道。

    因为防守后腰针对的都是组织前腰,为了避免组织核心被对方的后腰盯死,怎么办?

    很简单,把位置往后挪啊……

    于是,组织后腰就应运而生了,或者说就重新出现了。

    将组织核心后移,避开了和防守型后腰对位,组织者可以从容控球和传球,甚至还有可以自己带球前插。

    皮尔洛的出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潮流。

    越来越多的组织核心在后腰位置上开始出现。

    最有名气的或许莫过于哈维、阿隆索以及法布雷加斯这类西班牙球员了。

    国际足坛战术趋势慢慢向后转移重心。

    而原来的前腰则变成了二前锋。比如卡卡这样的现代型前腰其实就是一个二前锋,他最擅长的绝对不是传球组织,论传球能力,他比当时ac米兰的其他三个十号球员——鲁伊.科斯塔、西多夫和里瓦尔多差远了,但是他在防守反击中的快速带球能力和一脚出色的远射能力,让他赢得了安切洛蒂的青睐,成为了圣诞树阵型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后来转会去了皇马,频繁受伤的他速度不再,爆发力也渐渐消退,他开始转型,向一个组织核心转变,但三十岁的他这条路注定了会走得很艰难,因为那个时候的皇家马德里真正的组织核心是阿隆索,一个拖在后腰位置上的传球大师,进攻核心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样的突击手。

    卡卡的特点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重叠,但是状态不如对方,自然只能逐渐沦为替补,和替补的替补。

    有人认为厄齐尔的出色发挥是卡卡只能打替补的罪魁祸首,实际上两个人特点根本不相同,也完全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但谁叫皇家马德里有一个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呢?

    在卡卡这样的前腰们春风得意的时候,鲁伊.科斯塔这样的古典前腰逐渐失去了发挥余地。

    传统的经典十号开始消亡。因为这些脚法优雅,传球精准的古典前腰们,身体素质往往都不怎么样,在和“马克莱莱式中场”的较量中,经常处于下风,他们无法摆脱令人窒息的防守。

    里克尔梅在国际足坛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然而所谓鸟尽弓藏,这一趋势反过来也削弱了马克莱莱们自己的地位——你很能防?我让你无人可防!

    因此后来的创造者大多埋伏在更靠后的位置上,用更富条理的传球来引领全队,就是塞斯克.法布雷加斯和安德烈.伊涅斯塔在各自球队中所扮演的角色。

    而后腰们也一举甩掉了“铲截机器”的恶名,转而承担起了传递者的任务,布茨克斯和迈克尔.卡里克正是这种战术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种战术,布茨克斯可能根本就不会有后来那样的高度。

    突然之间,中场的博弈逃离了“身体”和“拼抢”的窠臼,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传球成了一切的根本,恰如巴塞罗那和阿森纳等球队所展现出来的那样。

    但问题很快就又来了——组织核心都后撤了,他们可以随意组织,成为球队运转正常的发动机,那么谁能阻止他们?毕竟谁也不愿意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束手无措,只能举手投降。

    足球战术永远都是反制与反反制的较量,就像战争一样。

    当初为了破解黑又硬的后腰们,组织核心们纷纷后撤。

    现在为了能够反制在后腰位置上活动的组织核心,新的职业开始出现了——黑又硬的前腰。

    这些球员的特点就是肌肉发达,防守出色,奔跑能力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c米兰的博阿滕,他实际上是一个后腰,但阿莱格里将他推到了前腰位置上去,没想到反而收到了奇效。

    除了后腰,在其他位置上也有这样累死的演变。比如世界足球对中锋的定义和使用,也是这么一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