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刺雷

    第四百六十七章 刺雷 (第2/3页)

对付孙部的战车部队。”

    战争打到后期,先后得到苏联和美国援助的中国军队逐渐装备了一些装甲部队,既有着苏制T-26型坦克,也有着美制M3坦克,这两款坦克都比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所使用的豆式战车的性能优越很多,车载武器火力也更为凶猛,几次交战过程中,中国军队的坦克,给日军遭成了很大的困扰,无奈之下日军大本营,便给部队配装了反坦克武器。

    和盟军还有德军装备的反坦克神器火箭筒不同,日军在战场上用以反坦克的主要手段是47mm反坦克炮和九二式步兵炮,可这两种武器对于厚装甲的美制苏制坦克来说,威胁性不是很大,在高速移动中,不管是47mm反坦克炮还是92式步兵炮,准确性都太差,基本上很难命中到坦克,有时候就算打中了,也是对坦克车的厚装甲起不到破坏性的作用。于是乎,二战后期日军特有的一种“神器”:刺雷,出现在了战场上,也就是木下勇所说的这款反坦克武器。

    提到反坦克武器,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人莫诺1888年的硝化纤维凹槽引爆试验、德国人纽曼的金属凹槽爆炸实验和瑞士人莫哈普1930年代的锥形装药研究。这些研究的意义预示着反坦克武器终于可以不再单纯依赖初速获得穿甲能力,这直接促成了英军在二战之中的主要反坦克武器PIAT的诞生,更加被交战各国应在在反坦克手榴弹领域,基本终结了反坦克手榴弹停留在将普通手榴弹集束投掷的技术瓶颈,不仅在欧洲战场上被苏德双方大规模应用,更在亚洲成为经历1939年诺门坎之痛的日本陆军的福音,三式反坦克手榴弹因此而面世。

    但与苏德两军仅将此种武器作为辅助反坦克手段的做法不同,日军却因为资源匮乏,将其发展成为主要的决战反坦克特攻兵器。

    说是决战反坦克特攻兵器,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以三式反坦克手榴弹为依托,增加其装药量并且加装突刺和1.5米以上的木棒,制作出一种名为四式反战车刺雷的武器,这就是木下勇所说的反坦克神器“刺雷”的由来。

    四式反战车刺雷长约2.21m、装药5.4kg、锥形罩直径90mm、其设计破甲深度为150mm。其虽然可以由敢死队携带并在接近坦克时投掷,但多数情况下日军都要求士兵躲在掩体之中,待坦克接近时顶住其底板与之同归于尽,属于不折不扣的自杀武器。(以上数据参考自《二战日军武器大全》)

    横山勇作为第十一军的司令官,他虽然知晓大本营研制出了这一款武器,也知晓这一款武器是自杀伤的武器,但从未听说过它在战场上被使用过,疑惑着问道:“刺雷能对付得了孙玉民的坦克部队吗?还是多给部队配置一些反坦克炮吧。”

    “司令官阁下,属下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刺雷的威力,但是从陆军省同仁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它可以对付美军的‘谢尔曼’型坦克,孙玉民部的这些轻型坦克应该是不在话下。”木下勇回答道。

    “当真?”横山勇见参谋长的言语如此言之凿凿,脸上的愁容也逐渐散去。

    “司令官阁下,属下说的您可以不信,但是前方的捷报您应该不会再怀疑吧。相信用不了多久,您就会听到青木中将那边传来好消息。”

    “不,木下君,就算如你所说,青木中将能够对付得了孙玉民的坦克部队,可是他的步兵呢?也靠40师团一力应付?”横山勇脸上的神色虽然好多了,但是他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多少。

    “司令官阁下,您不是把赤鹿理中将的13师团放在了116师团的身后了吗?现在就是动用他们的时候了,而且孙玉民现身了,那么竹下君的27师团也是能随时动用的。有这两个师团在,孙玉民部已不足为虑。”

    “木下君,你是不是早就怀疑孙玉民部在西面?”横山勇在军事地图上岘山这一块划了个大圈,询问道。

    “是的,司令官阁下,不过我也没有瞒着您,我最怀疑的是他可能隐匿在岣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