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攻打襄阳的谋划(1)

    383、攻打襄阳的谋划(1) (第1/3页)

    襄阳城起源最迟在春秋初期,即已存在的北津戍,是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

    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襄阳城旧地便是楚军尤其是楚王师出入的聚散地,是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此后才逐步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和戍卒守卫的城邑。

    两汉之时,襄阳旧地开始设县,于是最初还被称为北津戍的汉水渡口军镇便成为一处县治之所,渐渐又因为当地汉水变道形成了襄水河,这位于襄水阳岸的北津戍,就被称为襄阳县了。

    而后刘表入主荆州之后,又开始重新修筑襄阳县城,最终将襄阳城变成了荆州的州治所在,也让襄阳城变成了荆州一处历史名城,也是扼守北方通往江南的军事要城。

    自古便有铁打的襄阳城之说,虽然现如今襄阳城在刘表的督造下刚刚重新修筑了一番,可也已经呈现出了军事要城的底蕴。

    襄阳城的易守难攻也不仅仅只是前面所说的城池自身规模问题,事实上襄阳城周边外围的地貌地形,也为襄阳城提供了很多天然屏障。

    襄阳城的北面和汉水对岸的樊城通过水门互相连同,又互为犄角守护,除非是先攻下樊城,否则这边不适合成为攻打襄阳城的主战场。

    即便是朱卫这边拥有用黑火药爆破竹筒炸开水门的方法,可朱卫运兵的江船到了这边,就会陷入襄阳、樊城所驻军队在汉水上的两面夹击,只怕很难靠近到襄阳城的北边水门区域。

    而在襄阳城的东侧有汉水环绕守护,汉水和襄阳城之间主要是泥沙冲积而成的滩涂地带,地面湿软,兵卒行走困难,大型的攻城器械更是很难在这样的稀软地面上运送,所以这边同样不适合作为战场来使用。

    如果没有攻城的器械,想要攻打襄阳城的难度更是会难上加难。

    最后襄阳城的南面,则被一座连接荆山山脉的岘山守护着,想要攻打襄阳城就只能绕过岘山,走岘山西侧或东侧的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