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1/3页)

    永汉四年五月,在鹰头山大捷传遍神州大地之际,亲政已达半年之久的汉献帝正式颁诏,决意在十月初于雒阳北郊举行“比武选帅”大会,通过打擂的方式选出一位“兵马大元帅”,好为其江山永固保驾护航。

    为了嘉奖在对鲜卑作战中立下盖世奇功的宇信,献帝特别恩准其直接晋级决赛,参与本次比武大会的最后角逐。另外,为了向世人彰显他的仁慈,献帝还下旨定于盛会之日大赦天下。

    远在幽州的宇信收到消息后不禁摇头叹息,暗道当今皇帝昏庸、荒唐。早些年天下连番动荡,百姓久经水火之苦,少年献帝初登大宝,正是人心思安的时候,那时实行大赦乃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如今四海升平,百废待举,民间更需要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此刻再开大赦无异于添乱。

    谁说不是呢?想想距离上次大赦的时间还不到三年,刚关进去的囚犯转眼之间又被释放出来,这于社稷安定必然不利。不仅如此,如此短时间内接连大赦,难免会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即便犯了重罪也可以逃脱刑罚。

    如果说大赦只是让宇信对献帝感到些许失望,那皇帝的委任圣谕则让他大为恼火。鲜卑会战结束后,并州北部损失惨重,数县军民惨遭屠杀。身为刺史的张杨主动上书请罪,请求皇帝罢免他的官职。

    其实百官都理解张杨的难处,他能在危难之际带领一州百姓抵御强寇入侵,仅这番苦心就令人敬佩;再者并州军民在会战期间屡立战功,也足以说明张杨领导有方,是大汉的功臣。

    想想这些年来,幽并边境常有胡患发生,地方官员十有八九不是望风而逃便是屈膝投降,像张杨这样为守土而奋起反抗的好官已是凤毛麟角。

    当然,张杨的这番自行请罪无非是想表达一下他内心的愧疚之意,实际上他还是希望能够继续留下来为并州百姓做些事的。但令人咋舌的是,献帝居然准奏了,革了张杨的刺史之职,贬为云中太守。

    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这个确实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对于献帝的这个决意,张杨不得不接受。细细想来,张杨虽然有功,但失城之过罪当灭门,献帝没有杀他,只贬了他的官也算合情合理。

    于是乎,天下人只能为张杨感到惋惜,但却无法指责皇帝残酷。事情到这儿还没有完,张杨不幸下岗了,那么并州刺史的位置便空了下来,谁来接手这个香饽饽一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幽州内部的高层都建议宇信上书拿下这个肥缺,毕竟并州的战略位置对于毗邻的幽州来说十分重要。革命经验告诉我们,这根据地只有连成了片才能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