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盟(四)
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盟(四) (第2/3页)
渔汛出现时,他们也可以冒险出海进行捕捞。
比如,秋天的时候,很多渔船会绕道到虾夷地东部海域捕捞太平洋褶柔鱼。产量逐年递增,去年(1651年)全年,利尻岛的各型渔船共在虾夷地以东(位于黑‘潮’暖流和亲‘潮’寒流的‘交’汇锋区。渔汛期一般在冬季)、九州岛西北(渔汛期12月-翌年2月)、本州岛青森-福岛一线海域(渔汛期3-8月)以及奥尻岛渔场(渔汛期7-8月)等几个已发现的渔场捕获太平洋褶柔鱼2400余吨――一个极为惊人的产量。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枪乌贼、柔鱼捕获,但其捕获量和太平洋褶柔鱼比起来,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了,不过区区几十吨的样子,各地居民也并未形成购买它们的消费习惯。
当然了,和头足类比起来,东岸黑水地区年捕获量最大的仍然是中上层小型鱼类,主要是秋刀鱼。这种年产量已经攀升到4000余吨的上层鱼类。已在事实上成为黑水海产品的支柱,各种腌鱼、咸鱼罐头、熏鱼等食品都是用秋刀鱼制作而成的。
在如今的山东登莱二地。当地东岸驻军每顿还都有一条秋刀鱼佐餐,差不多算是标配了。而在军人和官老爷们的带领下――特别是一些军人回乡分地后带动的风‘潮’――再加上大量廉价海产品涌入山东。民间对于秋刀鱼的接受程度也与日俱增。至少在山东的蓬莱、烟台、福山、宁海、威海、胶州、招远等县,很多居民已渐渐有了消费秋刀鱼的习惯,三不五时地都会买上几斤回去食用,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黑水地区近海渔业捕捞的发展。
甚至于,在近海渔业捕捞高利润的刺‘激’下,一些愿意闯‘荡’的人也主动申请移居库页岛、虾夷地,并从事海产品捕捞,极大丰富了东岸的渔业市场,提高了渔业产量。当然,摄于观念方面的一些因素,这些敢于出海闯世界的人还不是太多,再加上登莱如今人地矛盾已经极少,大部分人都不愿动弹,因此移居库页岛的人还不是很多。而没有人,就没有渔业产量,这在东岸上层看来是一个很明白的问题,主持黑水经济工作的魏博秋甚至都打算去人口过剩的朝鲜搞一些渔民过来了,以便提高黑水的渔业产量。
总而言之,在背靠千岛群岛渔场这么一个“黄金海上牧场”的情况下,已经增长到80多艘中型渔船(标准排水量150吨,有时候海军大船也会在渔汛期参与捕鱼活动,以增加产量)的东岸捕鱼船队每年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以及日本列岛东部近海捕获超过一万吨的各类海产品。
在这其中,产量最大的秋刀鱼为4200吨,其次就是包括太平洋褶柔鱼在内的头足类约有2500吨;接下来是鲑鱼类(以大马哈鱼为主),这种主要以近海和内河捕捞的高脂肪、高蛋白冷水鱼年产量近年已逐步攀升到1600吨左右;排在大马哈鱼之下的是远东拟沙丁鱼,这种鱼的产量‘波’动极大,因为一旦发现大鱼群,当年的产量往往能飙到一两千吨,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