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宁(十五)
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宁(十五) (第1/3页)
1688年2月5日,北宁县城,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因为一场意外的山洪,打断了何源进一步前往其他几个定居点视察的计划,同时也无法继续沿着原先的破烂公路返回顺化港。为了安全起见,他不得不又折回了北宁,打算从这里前往昌顺港,然后再坐船返回顺化。
北宁县是北宁地区的首府,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说是巴西高原上数一数二的城市都不为过,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保定地区的那些个城市,发展速度可见一斑。而之所以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其实也和北宁地区行署搞的政策有关!
在原地区行署专员刘厚非走后,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就摒弃了原本全地区均衡发展的路子,转而将地区行署接近一半的财政收入(含中央拨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北宁县的建设之中,可谓是举全地区之力发展首府城市,以至于北宁县多年来一直被人戏称为“巨大的工地”。
这样发展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北宁县现在有了小规模的钢铁厂,提供了地区发展继续的原材料;有政府重点投资的中央动力车间五家,为上百家作坊或小企业提供了机械加工的动力来源;有大量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包括葡萄牙时代就很有名的葡萄酒、面粉、烟草、水果罐头、腌肉在内的数十种产品;这里同样还聚集了数量庞大的手工业者群体,地区行署几乎将分配过来的移民里的手艺人里的大部分都截下来了,同时还花钱到沿海地区去聘请手艺人学徒来北宁发展,因此使得北宁县的日用百货的生产量大增,开始向全地区销售,与从保定地区过来的商品展开竞争。
当然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恶果,那就是地区发展间的不平衡。北宁地区那么多县,几十万人口,结果就首府北宁县的人沾光了,其他县本来发展程度就低,现在还要从北宁进口大量工业制品和日用品,导致本就不多的资金开始往外流,市面上不可避免地就要凋敝下来。很多人都抱怨,他们这些县的财政本就是靠土地出让金来维持着,结果中央配套建设资金首府拿了大头,然后还要向他们买各种商品,这哪还有余钱建设地方?而这地方基础设施建不好的话,他们又凭什么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定居?
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不过如今看起来,北宁地区行署是铁了心要在这条道上走到黑了。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两件,其一是建设好北宁县这个地区首府城市,打算让其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看齐,;其二就是北宁铁路的建设了,这也是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大量资源来进行配套建设的项目,因此是地区行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每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地区龙头带动其他城市发展,最终实现全地区的共同富裕。”以上是北宁地区行署这一届的领导班子在上任之初提出来的口号,如今快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实现这一点。依据何源几年来的了解,似乎并未做到,不过却也可以理解:顺化地区何尝不是如此呢?区区三个县而已,另外两个加起来实力还不足顺化县的一半,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因为天降暴雨的缘故,何源及随从一行十余人被困在北宁宾馆——原北宁县招待所,由国营东方宾馆集团所有——无法离开。没奈何之下,何源也只能耐心性子,坐在窗前喝茶,静静等待天气的好转。
北宁宾馆就坐落在县城内最繁华的十字大街上。因为大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