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

    记者专访 (第1/3页)

张晶晶——闪烁着思想光辉的科幻作家

    张晶晶,男,肖猴巨蟹座,B型血,籍贯山西交城。他前后一共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非常独特的科幻小说《宇宙通鉴》,又开发了一款神奇的宇宙拼图玩具。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期的访谈。

    雾姐:“张先生您好,我在网上看到网友对您的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有人认它是融合了科幻、历史、神话的惊世之作,也有人认为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请问您自己是如何定位您的这部小说的呢?”

    张晶晶:“《宇宙通鉴》和四大名著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慢热型。调查显示四大名著位列‘最难读图书’前十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看,学生也不愿意,因为家长和老师不想让孩子看,读那么厚的书不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如果腾出更多时间做题可以立即提升理科成绩。针对这个现象,我只能尽量把《宇宙通鉴》精简的薄一点。浓缩下来书里都是精华,我的这部小说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么简单了,我定义为未来的中华五大名著之一、世界名著之首。将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可以超越这个小说的高度。”

    雾姐:“您曾说过,您一生只写这一部小说,为什么呢?”

    张晶晶:“这是我用强大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架构的庞大世界,甚至是几个宇宙系统。这个架构可以装得下任何东西,也包括我一生的创意和灵感。另外由于我本身不擅长写作。我要表达思想。一句话表达不出来,就三句,五句,虽然啰嗦点,但总要表达出来。然后再改,再压缩,再提炼。就这样反复做。我估计会占用我一生的时间。”

    雾姐:“我注意到,您的小说里似乎包含着某些宗教思想,让小朋友接触这些,好吗?”

    张晶晶:“《西游记》是四大名著里涉及宗教最多的一部书,而恰恰是小朋友们最爱看的。尤其是里面的孙悟空,一开始他本是道教弟子,他的强大本领是道教赋予的。他带给我的启发就是,善恶属性同时存在于每个生命体内,只有抑恶扬善,才能修成正果。还有《聪明的一休》,那不正是给小朋友看的吗?一休的智慧是怎么来的?我小时候的印象是先打坐,然后在光头上划圈,那时我就对光头就有印象了,有好感了,经常遇到有些光头的人讲的一些话也很有趣、很有智慧。”

    “我认为小朋友就应该以轻松、愉快、有趣的方式来接触宗教,而不用生硬的去看那些经文什么的,把宗教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够领悟了就行了,比如说最简单的“善”。要知道,宗教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发扬中华文化,必须结合宗教文化。你看西方发达国家不也是用基督教来传播文化的吗?”

    “最关键的是,我认为科学的顶峰就是宗教的源头,科学和宗教是相互佐证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相互排斥和水火不容的。现在也有很多作者意识到,包含宗教、神话、武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也应该进入科幻小说,让人们去了解并拓宽视野。”

    雾姐:“为什么你要在文中里引入传统国学?感觉都是老四旧,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国学的东西都过时了,从故纸堆里找自信而已。新解读还不如推倒重来。”

    张晶晶:“以后传统文化(主要是国学)要进入高考,英语要降分,语文要加分。语文加的就是传统文化。如果你没有新意,千篇一律,到时候也拿不了高分。我的这些,你可以参考。将来或许有用。”

    “推倒重来也不是随便推倒的,也要有根据。不能胡编。比如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才敢在作品里用很严谨、科学的态度重新定义。”

    “学习国学,和读者的境界也有关系。好比武林高手,拿个树枝也很厉害。国学,悟性不高的人看不了。境界、认知各方面都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再看,就可以发现国学中有很多好东西。好比小学生,看《西游记》,只是看热闹。学管理的,就可以看出团队的意境。老人看,又可以看出别的道理来。如果你境界到了,就算看了坏的,也可以领悟到好的。”

    “国学有些是需要扔掉的,有些,需要改进,不能死读书,不可死记硬背,不能好坏照单全收。所以现在还是用以前的方法看是不行的。”

    雾姐:“在您出版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帮助呢?”

    张晶晶:“我还是坚持我的“万物为师”的理论,困难也是老师,也教会我很多东西。我遇到的困难有的作为素材变成了我的小说内容,有的激发我创作了一些名言警句,都万分的精彩,你去找一本《宇宙通鉴》翻翻就知道了。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用各种方式帮助我的朋友太多了,为了公平,我一视同仁,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的人真的不多了,能写一本好书的人更不多了。书的最终目标是要有人看,谁看《宇宙通鉴》,谁就是我的读者朋友。众人拾材火焰高,我希望读者朋友继续给力,多提一些好建议让我在书中充实一些素材,使我不断进步和完善,让我的作品越来越红火。善莫大焉。”

    雾姐:“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张晶晶。他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个性而又闪烁着思想光辉的科幻作者。”

    张晶晶——超凡脱俗的科幻作家

    嘉宾简介:张晶晶,80后科幻作家,出版作品《宇宙通鉴》。

    1,张晶晶您好,很高兴对您进行一次专访。大家都知道你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宇宙通鉴》,一看书名就给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那么我更想了解一下这本书背后的故事,那您能先讲讲你写这本小说的经历吗?

    答:08年大地震后,我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那时候我得出的结论是:人活着是为了创造!真正的创造是要造出原本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地震可以轻易毁掉生命、财产,但是毁不了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才可以百年不倒。只有灵感才可以创造出核心竞争力。灵感怎么来?写小说可以激发灵感!于是我准备写一本前所未有的小说,然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世界。

    在写之前我就有至少五年的积累和准备,写作又用了五年,写作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这个在书里有交待我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在写作的时候,我进一步发现,人生短暂,在高峰时取得的物质财富只是一时的,在低谷时获得的精神财富才是永恒的,没有经历低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现在我觉得当时牺牲一些物质财富去换取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值得的。

    写完书以后,我得到了最新结论,活着就是为了学习提升自己,早点悟道、得道。

    2,《宇宙通鉴》是您历经10年完成的科幻作品,那我想问问您,您对自己的作品《宇宙通鉴》是怎样评价的呢?外界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

    答:写一本好书是我最开始的梦想,哪怕我用一生去完成一本书。人常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写之前,我就梦想以超越四大名著为目标。现在我击败它们的少儿版不成问题,甚至和四大名著原著也是可以比一比的。

    我是不是吹牛?看完你就会知道。但别人是不是吹牛,我是知道的。有的人光看看作品名字、或者作者名字,最多看看前三页就可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我认为他是吹牛。就算给他看四大名著的前三回,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