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进入正题

    402 进入正题 (第2/3页)

撕,说两句好话就这么算了。

    因此越大的事。越撕不起来,小孩子打架可以说出手就出手,大不了疼一下,脸肿两天,成年人打架就要考虑很多了,疼仅仅是最微不足道的,还有面子拘留和赔款,而到了国与国之间就更难撕了,苏联与美国冷战了几十年,有无数次核弹对轰的契机。

    最后不依然没有宣战,以苏联解体而收场了?回到周进步与张逸夫之间,最近的一系列行为就相当于冷战。

    权力威慑,重要的不是要核平全世界,而是要让你知道,我比你牛逼,应该你过来低头叫大哥,你叫了大哥,咱怎么都好说。

    可张逸夫就是不叫。在整个冷战过程中,大多数冲突都是嗓子喊的,唯有一次是真刀真枪对上了。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也就是那次。让全世界知道了到底谁牛逼。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进行核威慑。

    美国出动重军沿海封锁,检查一切船只,这已经够危机了,但在中间还出现了危机之中的危机。

    最著名的一幕——美军要求苏军潜艇立刻浮出海面接受美国检查,否则开火。

    作为国家军队,几乎没有比这更丢脸的事情了。开火的代价几乎等同于世界核平。

    最后几分钟,不再是两家海军将帅之间的威慑,而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威慑,两国意志全面且最终的威慑。

    导弹已经互相锁定,最后一分钟,苏联潜艇不上来,美军就开火,肯尼迪当着全世界的面表达了这个态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个叫赫鲁晓夫的光头被逼到了全人类的审判台前。

    最终,没人做出那个可怕的决定。赫鲁晓夫下令潜艇浮出水面,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辉煌且耻辱的一次检查。

    他成功地当着全世界面说了

    “肯哥我错了,我不搞了”。当然,从事后结果来看,双方各让了一步,苏联放弃了古巴的导弹基地,美国也放弃了土耳其,谁都不亏。

    但这种局面的对峙,已经不是利益上不亏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肯尼迪成为了美国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