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连收两大名将(三千字大章)

    第411章 连收两大名将(三千字大章) (第2/3页)

住脚,准备做汉中王,决定派一位信得过的大将镇守汉中,北拒曹贼。

    老话说得好——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

    可见汉中的重要之处。

    当时众将以为会派张飞镇守,结果派的竟是魏延,以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

    众将吃惊的同时,魏延更是受宠若惊。

    这还未完——

    刘备登基后,又升魏延做了镇北将军。

    刘备死后,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建兴五年,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使。

    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古人讲究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

    其二:

    魏延对蜀汉赤胆忠心,更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刘备策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之后的一次大会群臣的宴会上。

    刘辩问:“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是要誓死保卫蜀汉,欲与曹魏抗争到底的赤胆忠心啊!

    诸葛亮刚死,费袆告诉魏延准备撤军,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邪?”

    刘备和关张马黄赵死后,诸葛亮的抗曹决心都未必有魏延坚定。

    其三:

    魏延此时并不具备造反的实力。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亮制而不许。”

    子午谷一计,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诸葛亮都不肯给。

    诸葛亮临死,曾说:“令延断后,姜维次之;或延不从命,军便自发”。

    显然,诸葛亮已经做好放弃魏延的打算,如果手上兵马多,才会给诸葛亮、蜀国带来危机。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是举倾国之兵。

    倾国之兵!

    蜀汉全国兵力大概十三万,除去蜀汉各地的驻军、运输粮草的兵力、老弱病残和屯田的兵力,前线能够打仗的兵力统共大约在6—8万人左右。

    魏延连一万人都没有,拿什么跟蜀汉的数万兵力抗衡?

    所以,魏延此时根本没有实力与蜀汉抗衡。

    其四: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智勇双全的蜀汉名将,魏延不可能蠢到都要造反了,还不事先统一手下将士的思想,搞好战前动员。

    《三国志·魏延传》中说,魏延一路南奔,先到了南谷口,在那里据守。

    杨仪手下的一个将领何平对魏延的人说,丞相刚死,尸骨未寒,您们怎么就敢这样呢?

    魏延手下的将士就仅仅听了何平这一句话,觉得非常羞愧,一哄而散,就剩魏延和他的几个儿子瓜兮兮的在那儿站起。

    如果说魏延要造反,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