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10、 历史的天空下

    第44章 10、 历史的天空下 (第2/3页)

选择这个大儿子还在世的大儿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个皇太子,他便是朱允炆,后来的建文皇帝,只是他太年轻了,而他太老了。

    朱元璋太信任自己手中的权力了,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敢拂逆于他的选择的人,即便是他以为有的,他也已经把他们都杀干净了。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敢拂逆于他的选择的人。

    朱元璋死后第二年,建文皇帝登基;朱元璋死后第四年,他的四儿子朱棣造反了。

    如此看来,躺在这个废墟中的好人,也是个改变历史的人物,他的死,给了那颗压抑已久的野心以希望。

    二、

    明东陵与明孝陵的神道,在金水桥前汇集在一起,它们共同享有着一条主神道。从一条主神道上开枝蔓叶,并象一棵大树那样无穷延展它的枝冠,这是朱元璋的创意,也是他向后世明清皇家陵寝贡献的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只可惜,他这棵大树刚长出两枝来,他的四儿子就分了枝,搬了家,看来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化解叛逆、消除代沟,是每个家长都应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大金门、四方楼再到金水桥的那条明孝陵主神道,也不象明十三陵和清东西二陵主神道那样的笔直,它中间绕过了挡在孝陵前的那座孙陵岗。孙陵岗,又叫梅花山,说它是山,也是难称其职,将其凿通,即便在明朝也不会算作什么大工程。然而,那座小山下,却埋着一个狠角色,他便是三国霸主之一,东吴大帝——孙权。

    钟山,自东吴孙权建都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曾是六朝权贵们首选的风水宝地,所以到明初时,这里也不知埋了多少的君王贵胄。朱皇帝也看中了这里的风水,按理说都是要在阴间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埋了才对。但太祖看中的山头,是没人能跟他抢的,活人、死人都不例外,一句话,什么庙啊坟啊的统统强拆,不接受钉子户。

    但凡事总会有个例外,在讨论孙权蒋陵的拆迁方案时,朱元璋还是起了恻隐之心,他说,“孙权是一条好汉,就让他为我守陵吧”。随后孝陵的神道便绕孙陵岗而走,成了今天的模样。

    自古英雄惜英雄,只前世的英雄是否真能保佑后世的英雄,那还真不好说,因为后世的那位英雄也在一代过后就成了钟山上的孤家寡人。但前世的那位英雄没有被挫骨扬灰,那是要感谢后世英雄的开明的,至少他今人留下了一个可怀思前世英雄的地方,而不是狂妄过后的一片空白。

    孝陵的那条神道在孙陵岗西侧划过一道弧线,并在那里穿过棂星门,然后转到岗的南部,直直地切过去。我们想起明孝陵就记起的那些石象、石马,就分布在这里。那条青砖铺就的石像生路,被两侧高大的松柏和银杏树庇护着,每隔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