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5、 寂寞的院子

    第50章 5、 寂寞的院子 (第2/3页)

事了,当时的两位执拗的文人曾有过一段执拗的争论。这两位中其一是时任内阁首辅的王锡爵,再一位便是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的顾宪成。

    王首辅不无迷惑地问顾员外,“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反之。”

    顾员外面对自己的大领导毫不含糊地回答,“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

    庙堂是谁,是皇上,也是朝廷,最终还是皇上;天下是谁,是群臣,也是民意,最终或还是群臣。这样的回答于今天看来都有些刺耳,在那个皇权至高无上的年头里,也更算是刺耳到振聋发聩了。但如此这般地与庙堂来争是非,自不应得到什么好果子,再一年,王锡爵请辞,顾宪成受命推荐阁臣,名单上赫然列着被万历皇帝批驳过的王家屏,于是顾先生终于惹恼了龙颜,自己也终于回了家。只是此一去,万历没有想到,王锡爵没有想到,或许顾宪成自己也没有想到,那个庙堂之外的天下上会掀起多么大的风浪。

    因为,朝堂廷臣间少了一位顾宪成,因为,无锡郊野处多了一座东林书院,一个在朝野间呼风唤雨的东林党就此形成,亡明的党争,就此一发而不可收。

    宪成以及以宪成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与庙堂所争的那个是非,是万历朝在历史上挂了号的著名政治事件——“争国本”。万历的皇后无出嫡子,他不喜欢的王妃生了大儿子,他喜欢的郑妃生了三儿子,封建伦常中偏偏又有那么一条“长幼有序”,“有道德”的文官坚持立长,“无道德”的皇帝坚持立幼,于是“是非”由此而起。

    此是非起,顾宪成们上疏如雪片,或被申斥、或被廷杖,贬罚者不计其数,但依旧是前赴后继,曰此为忠君报国之气节;此是非起,孤家寡人的万历皇帝更加的孤家寡人,为了逃离是非,他甚至放弃了做皇帝的权利,开始了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讲、不上班的消极怠工,而且这么一坚持就是二十余年。这是是非争来的苦楚,浩浩荡荡的十五年过后,最终无奈的皇帝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儿子做了太子,然而这仅仅是“道德”的一次短暂的胜利。

    想想万历初年,堪与商鞅、王安石比肩的伟大政治家张居正,还在进行着他雄才大略的经济政治改革,仅十年的时间,便使朝政焕然一新,经济上,扭转了财政上的赤字,使国库充盈;政治上,提高了政府的运转效率,增强了活力,明王朝的统治随之走上巅峰。但这样伟大的变革,终因这位伟大人物的溘然长往而夭折;这样伟大的改革家,也如他伟大的前辈一样身后难逃反对者们的集体清算。而滑稽的是,在清算张居正的队伍里,后来在是非争论中势不两立的万历、王锡爵与顾宪成,还曾是蹲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们其中的一位雄心勃勃,他们其中的一位清正廉洁,他们其中的一位深识时务,然而偏偏却不再有了雄才大略。

    没有了雄才大略的明王朝,必将从巅峰滑落;没有了雄才大略的明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