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6、 寄畅空灵(本卷终)

    第51章 6、 寄畅空灵(本卷终) (第2/3页)

,是那位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少游的后人。嘉靖年间,秦金历任过礼、户、工、兵等几部的尚书,初见此履历很是惊诧,后来知晓,秦老尚书的这些尚书头衔都是留守陪都南京时做的,而这或也是在翘动那段历史的风流人物中,见不到他老人家的缘故。后来,他老人家退了休,回了老家无锡,将惠山寺的几处僧舍,改建为别墅,秦老尚书号凤山,而这座别墅最初的名字,就便叫做“凤谷行窝”。

    秦老尚书在朝时默默无闻,在野时留下这样一处宅院,却成就了另一番的风流,而继承这段风流的是他的孙子秦耀。秦耀仕途坎坷,据说是被诬解职后,便寄情山水,用了七年时间,将原有的那座“凤谷行窝”整理扩建。王羲之在《答许椽》中说,“取欢仁知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林”。秦耀便将这座改建后的园林,取名“寄畅园”。

    如今这座叫做“凤谷行窝”大厅上,抱柱的楹联更把这样“寄畅山水阴”的风景,淋漓尽致地道出。

    杂树垂荫,云淡烟轻;

    风泽清畅,气爽节和。

    只我依旧好奇,那位成就寄畅园的秦耀先生望着眼前的“杂树垂荫”,可真就能“气爽节和”了呢?呵呵。但仕途失意的造园者为我们成就一个“云淡烟轻”的太虚幻境,倒或是真的。

    三、

    出了规规矩矩的凤谷行窝,便是那座幻境了,那里是九狮台,那里用太湖石叠造出九只雄狮来,它让我想起了苏州狮子林里的九狮峰,只是规模更要可观。但我想我的头脑,是缺乏这样的空间想象力的,因而也没能逮出那九头据说是活灵活现的狮子来,但我依旧喜欢,在这样一座座的假山对峙的涧壑间,追在同同屁股后边,盘桓。这样的盘桓总让人新奇,即便会有些许将迷失于这羊肠子般幻境里的担心。只这样的担心稍一浮上心头,前边便耸起一座小丘来,小丘上有石桌石凳,似在做无约之邀。想来能驻停在那里的风景,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但我也同样不知是何样的惊喜在等待,因而远远地望着同同,跑到上边,而后扭过头欢喜地冲着我喊,“爸,快来,有一个湖”。

    水,自然是幻境魂灵所依的地方,它从二泉而来,际会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