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反击的准备(三)

    第一一七章 反击的准备(三) (第1/3页)

    “九品中正制是伪魏现行的选官制度。其核心是中正。中正是什么呢?是一个官职。他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评定本州或者本郡尚未出仕士子的才华,按照上上、上中……下下依次给他们确定等级。然后伪魏的朝廷就根据这样的等级给这些士子任命不同职位的官职。当然,被评定为上上的,自然一开始授予的官职就很高。被评定为下下的,那自然就做不了官了。”

    “当然,既然是伪魏,那么虚伪的面子工作还是要做的。伪魏的中正评定人物,是有一定依据的。什么依据呢,有两个,家世、才华。但总的来说,还是家世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士子的父亲、祖父乃至曾祖都是朝廷高官,那么无论他的才华多么糟糕,都会被评定为上品,至少也是个上下。如果一个士子的父亲、祖父什么的不是官员,那么不管他多么优秀,最多只能评一个中上,无论如何不能进入上品。”

    “这上品和中品有什么区别呢?被评为上品的,出仕的时候其起点就是七品官以上,上上的话起点则是五品。被评为中品的,其起点最高也不过八品。而且无论以后这名士子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六品以上——因为,他的起点太低了。”

    “伪魏实行这套制度已经三十多年来,如果一开始还算比较公正,除了参考家世以外,才华也很看重。那么到了现在,这给士子定品级,基本上都是按照家世来定了。

    “所以这些年来,伪魏的官员中,已经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伪魏的这套选官制度下,一个人能不能做官,能做多大的官,在其出身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而我大汉现行的察举制呢,是由各地郡守向朝廷举荐人才。举荐来的人才要由朝廷考核是否有真才实学。即便是通过了朝廷的考核,但不管你家里有没有人当官,其起点都是一样的:一般都是议郎。然后大家在同样的起点,靠着各自的才华打拼出自己的未来。”

    “当然,我大汉的察举制也不是没有问题。高门世家的议郎和普通平民家的议郎,在朝廷里的升迁速度那是肯定不一样的。这一点小女子不敢否认。但是,在察举制里,至少出身寒门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那是能够看到出人头地的希望的。比如以前的诸葛丞相府的留府长史张裔,又比如现在涪陵郡的李从事,都是出身寒门,但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汉的栋梁。”

    “各位羽林的兄弟们,小女子知道最近有不少达官贵人都派人进入军营游说各位。说什么伪魏和我大汉的这场战争,与咱们益州人无关。要我们即使不发动兵变也要保持中立。呵呵呵,各位兄弟,听了小女子的话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有些达官贵人们会这么做了吧?是的,他们就是希望我大汉灭亡,然后在益州实行伪魏的九品中正制。这样,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占据益州所有的官位,然后把各位兄弟以及你们的后人,世世代代的踩在脚下!”

    “各位兄弟,你们说,你们是希望你们、以及你们的后人多少能看到向上走的希望呢?还是让你们的后人,因为你们这一次不保卫大汉的行为,导致他们从一出生起就世世代代注定卑贱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