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国家的未来(一)
第三三九章 国家的未来(一) (第1/3页)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华夏各地从南到北,陆续迎来了西元269年的春耕。
整个季汉,从二月下旬开始,一直到三月初。南中的王颀,成都的刘谌,长安的关彝以及凉州的董厥。都先后亲自下田进行耕种。
这一年,按照关大司马的说法,是农业翻身年。要彻底突破整个季汉粮食库存始终不能稳定在千万石的瓶颈。
这一年,整个益州适合水稻生长的地方都铺开了新稻种植。雍凉则是全民发动,补种一季春小麦。此外,在三州的丘陵山区,则是广泛的进行土豆的播种。
这一年,益州的春耕面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八千万亩。而雍凉的春耕面积,也达到了惊人的四千万亩。若是这一年没有碰到大的农业灾害。可以预见,今年的秋天,将是季汉所有粮仓都会爆满的季节。
当然,人力有时而穷。在整个季汉不过二百二十万人口的当下,排除一定比例的官吏、职业军人、老弱病残幼之外。真正的适合下地耕种的中青年男女,也不过大约一百五六十万人左右。如此算下来,人均耕地面积达到恐怖的七十五亩。即便是把各个世家大族控制的,不在国家民册上登记的人口算进来,其人均耕地面积,也超过了五十亩。
这对于一个以山区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之所以有这个奇迹,除了土豆在山地广泛种植,极大的扩大了耕地面积。以及政府组织得力,百姓辛勤劳作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一,蓄力不足问题的彻底缓解。
季汉的土地上,无论关中、汉中、成都甚至南中,都有大量的适合牛耕的土地。以前限于种种原因,导致蓄力不足,很多土地只能人耕。人耕的面积小不说,耕地的深度也远远不足,进而导致秧苗长势不好,影响收成。
而自从文次骞去年从河套转了一圈回来后。整个季汉就突然不缺耕牛了!这就相当于给大汉的民册上凭空增加了数十万劳力。
其二,耕种方式的改良。
作为农学生,关大司马怎么会不知道发源于唐代的曲辕犁在农耕史上是多么的重要呢?以前季汉偏居益州一地,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不说,蓄力、人力也非常有限。那个时候把曲辕犁技术拿出来,只会让季汉的国力被其他两国甩得更远。而现在嘛,当然可以放心的把这项革命性的工具给拿出来了。
汉代的犁是直辕犁,这玩意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对于带动它的牲畜来说,套上直辕犁简直就是接受极大的酷刑。而曲辕犁呢,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而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这些优点不光节省了蓄力,让牲畜能够服役更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