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济州建政 第五更

    第293章 济州建政 第五更 (第2/3页)

德兴还会上明王尊号,凌驾于天道使者之上。成为一教之主!

    总之,一夜的会议就决定了北伐军政府(节度使司)的各方面大政方针。

    实际上也确定了北伐军政府的权力架构——复兴社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北伐军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陈德兴则是这个权力机关的控制人。复兴社以下。就是世俗权力(军政府)和宗教权力(天道教)两块,全都牢牢控制在陈德兴之手。就是党政军教一把抓,大权在握的独裁者一个!

    不过在陈德兴的体系中,也不是只有“独裁”一个方面,分权和自治同样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建立自治城市和恢复封建制两方面。

    前者是通过下放商埠的自治权鼓励商人发展经济,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商税的征收成本——自治权将会和纳税金额挂钩。

    后者则是拉拢各路军阀,境外实力派,以及鼓励北伐军军将作战的手段。所以陈德兴式的封建是分成“大封建主”和“小封建主”两种的。大封建主就是如济州三姓之长这样的,拥有大片领地和部民,臣服于陈德兴。

    而小封建主则只拥有一个或几个不可分割,不可买卖(国有),同军功和兵役挂钩的庄园(牧场)。原则上,目前每一个追随陈德兴征战的军将,都能拥有至少一个庄园。而首先得到赏赐的,则是在历次战争中负伤或年老的北伐军军将。

    另外,无论大封建主还是小封建主,都必须向北伐军政府上缴一定的税赋。免税特权这种事情,在北伐军政府的字典里是没有的。

    在会议的最后,还有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被敲定下来,就是北伐军体系下的科举制——当然是贯彻以武取士的原则!

    应试之人,不仅需要精通武艺和兵法,还需要掌握一门实用之学,譬如算学、医术、土木工程、工匠之学、天文之学或是律学等诸学中的一门,便可出仕北伐军政府。

    如果在武艺、兵法之外不通诸学,则可以选择入北伐军军校,成为一名职业军官。

    至于只会做道德文章和写诗的文士,北伐军政府是不需要的,要来也没有什么用……

    ……

    济州府城左近,平缓的平原上,为数七八万的平民百姓,正在北伐军军官的调度安排下,纷纷的划分各自的地盘。不时有空载的车辆在士兵和民伕的簇拥下南去,这是去南面的汉拿山砍伐树木用来修建房屋的人马。

    现在已经是陈德兴他们到达济州岛的第八天了。时间是大宋景定元年十月初八,转眼便是寒冬。在这之前,跟随陈德兴迁移到济州岛的民众必须有一所可以过冬的房屋。如果来得及的话,还应该修建街道,排水的沟渠,起各种工场,店铺和学校,让几万人的生计问题在来年得到解决。只有这样,他们才算在异国他乡安居下来了。而陈德兴的北伐军,也能拥有一个可靠的后方。同时也是北伐军政权组织建设和生产的开端,一个光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和生产的政权,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