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香饵和人质 求推荐,求月票

    第450章 香饵和人质 求推荐,求月票 (第2/3页)

拿什么去养他们?”

    “张熙载!”陈德兴喊着副军师的名字,这位张熙载现在是北明东征军的大管家。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儿都是他在张罗。

    张熙载盘算了一会儿,道:“可以从大宋买粮食运到塘沽……只是从塘沽到燕京还有300里地。”

    “有八旗兵遮护不会出什么状况的。”陈德兴想了想,又吩咐道。“还可以从燕京的难民中选择壮丁充当民伕,这样随军的五万多伕子就可以早点回去种地。明年的春播不至于误了。对了,平滦这里有多少人?”

    “有两万八千余户。二十一万三千余口。”郭侃回答道。他是元国的平滦路总管,现在北明的滦州还没有设立,所以平滦的事情便是他和赵复在代管。

    “平滦有多少亩田?”

    “账册上有一百二十余万亩。”郭侃道,“实际上还多一些,另外路上还给辽西迁来的一万余户分地屯田,不过尚没有开垦。”

    陈德兴道:“立即安排辽西来人出关就食,这样也能减少前线的粮草消耗。趁天气尚暖用海面没有封冻用海军的船送他们走。也别都回辽西,可一半回辽西,一半去辽东。辽西的田宅也得重新分配,不必物归原主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原主,蒙古治下的产权观念根本不能和大宋相比。辽西的土地理论上都属于合撒儿兀鲁斯,那里的汉民理论上都是移相哥的农奴,人身自由都没有,何来产权?

    因而北明政务司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给这些汉民分配土地田宅。至于分配的原则,当然是要有利于士爵制度的推行。士爵不仅仅是军功贵族和军功授田那么简单。这种制度同时也是北明地方自治的基础。士爵在北明,就类于科举世族在江南。

    只是士爵之家都是初兴,规模小人口少,不能和动辄数百上千的强宗大族相比。因此,士爵贵族在地方的统治只能依赖贵族议会而不能依靠宗族。

    依靠贵族议会和士爵、士绅,也是现在北明的国策。因此北明每占领一地,都会从辽东迁移一些士爵去落籍,成为北明在当地的基础。同时,也要尽可能迁移一些当地人民去辽东落籍,分配一定数目的土地、牲畜。再鼓励他们租赁士爵田庄,以增加辽东的农业人口。

    总而言之,陈德兴现在推行的士爵制度也是对中国社会,至少北方中国社会的一种重组。以几万乃至几十万士爵贵族,构建起新的社会基础。

    ……

    ‘竟然打出九斿白纛了!’刘孝元抬头望着忽必烈的金顶大帐前高高竖立的九纛,心下顿时雪亮。

    原来忽必烈一路潜行不是想瞒过北明或东唐的耳目——这是没有必要的,北明、东唐即便在草原上撒了耳目,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情报传递出去,这个时代可没有电报、网络和无线电话。

    忽必烈想要瞒的,原来是蒙古东道四王的耳目!而现在又堂而皇之打出九纛,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