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让蒙古人糟蹋一下也好

    第799章 让蒙古人糟蹋一下也好 (第2/3页)

。实际上做事的都是一些大明甲子年、天道元年之前考入军校的军官,现在都是校官的衔儿,多数还有个子爵、男爵的爵位。也算功成名就。少年得志,靠着熬资历也是稳稳一个将衔。如果愿意去明洲呆上几年,升个伯爵也是十拿九稳。因此这些校官的也都有求稳的心思。

    至于大明6海军中真正的骨干士爵兵,早年间就追随陈德兴的老兄弟。现在大多升了军官,少数封了爵,土地也从一开始的3oo亩增加到了至少1ooo亩!妥妥就是个大地主。这两年以伤病为理由打报告要求退役养老去过舒服日子的士爵兵已经越来越多了。而那些功名心思特别强,又考不上军校,在军队仕途上没有太大前程的士爵,则大多想从军中退役去当陈德兴的儿子和功臣们的门客——因为这些人早晚会有封国。这些士爵兵出身的门客到了封国,闭着眼睛都是一个大臣。

    相比之下,远征欧罗巴仿佛是一件又苦又累又危险,而且利益也不是很大的买卖。既然大家可以轻松安全的当上大臣,谁还想去欧罗巴和蒙古人拼命?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暮气吧?陈德兴心里想到了过去的宋军,不就是新募之兵人人求战肯战,老字号的部队都暮气沉沉,一帮让富贵浸透的军头都不怎么肯打仗。如今那些从大宋系统中过来的藩镇军也是这样,起码三分之二的将士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肯去开拓殖民地。各个藩镇都只能拿出三分之一功名心思还没有消退骨干,再募集些佣兵去远征。而且不少将门的掌门人自己都不愿意出海,只求个富贵王爷的地位在江都养老。

    大有作为的海外封国,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安置族中闲人的一个去处,最多就是个不让家门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而灭亡的退路罢了。

    看来要西征欧罗巴,靠那些日益老去的士爵是不行了,得用精英军官加雇佣兵了……

    “圣人,”即将去新大6当总统的黄智深突然打断了陈德兴的思绪,他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咖啡杯,淡淡地道,“臣这些日子一直在看文文山带回来的书籍,包括他的《文山漫记》欧罗巴卷。又和多利亚大主教、葛登尼哥大使谈论了欧罗巴各国的政治历史,颇有一些心得。”

    “心得?”陈德兴笑了笑。“那就说说吧。”

    “欧罗巴人不是蛮夷,乃是和华夏一样的文明礼仪之邦,其历史之悠久,古代文物之璀璨。犹胜华夏多矣。”

    这话要是放在大清,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历史上出使欧罗巴的郭嵩焘不就因为在一本《使西纪程》中说了一些西方的好话,被人弹劾下野,连名声都搞臭了吗?

    不过直接继承大宋的陈明帝国中却没有人在意这些。大宋本就比较开放,也没有什么天朝上国的思想,而陈明干脆是个世界帝国——不论那些外国的古代文明多么璀璨,现在都是大明的藩属,还有什么说不得的?

    陈德兴点点头,笑道:“古时候几千年前是他们比较达,埃及开罗城外还有许多好似山丘一样高大的金字塔,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据说建于耶稣诞生前四千年,是他们古埃及国王的陵墓,那个时候咱们华夏还不知道有没有呢?”

    “古埃及倒没有什么了不起。”

    黄智深摇摇头。笑道:“他们不过是古时候好,后来就不行了。真正让臣感到吃惊的是古罗马、古希腊,他们的科学和道理源远流长,似乎和圣人所传之天道暗合,而且此二国皆有所谓共和民主制度,创为公民推举之法,开立民选议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种种体制。皆暗合我大明之国人议政之法。而且其共和民主之政,其古代科学、道理之流,虽然蒙尘千年,但并未断绝。将来未必没有复兴之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