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陷害

    第二十六章 陷害 (第1/3页)

    从乱兵水手草寇里面挑选出的石匠已经领人上了山,整天叮当乱响个没完,可王轶想在近期展开大规模村落建设的计划也不幸夭折—经过计算,他发现自个的雄心壮志太过不切实际,按照当下石料的开采速度,近期之内能把房屋主体起来就是烧高香。

    不得已,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又着人开挖了一批地窝子,而为显示与手下弟兄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他甚至把铺盖卷也搬进了地窝子。

    如此高风亮节的做法不禁再次收割部分人心,也把一众过惯了人上人生活的船长逼到了角落里,心中狂骂其人沽名钓誉的同时不得不紧随其上,苦着脸进了地窝子。

    里面最郁闷的当属彭振国,他突然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王轶节奏了。

    这倒有些冤枉王大人,收买人心的想法的确有,但也有帐篷里太冷的缘故,那层薄薄的布片实在抵挡不住凛冽海风,同属特权阶层的船长们为尊严面子想要跟底层军汉区别开可以忍受,他不乐意,要知道,他的箭伤到现在也没好利索,被风吹着时常隐隐作痛,何况还能搏个以身作则的美誉。

    其实若他愿意将就,还有种法子能在短期内把村落建起来,那便是海盗们先前居住的海草房,这种屋子又可称之为海苔草房,把海浪吹过来的矮大叶藻和虾大叶藻晒干,用铁耙反复梳理,从下往上层层叠制,再使旧渔网将屋脊罩起来防止大风破坏屋面。这东西不难做,不管是海盗俘虏抑或王轶手下,都有人会制作。

    窗明几亮是不可能指望的,可至少保证了冬暖夏凉,但这种房屋用作生活居住可以,当成军队驻训地未免太过儿戏,防御功能太薄弱,而王轶又明显想把海岛建成要塞类的军事设施,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还是否决了此项建议。

    左不过在地窝子里多住些时日,反正与海草房相比,两者防御功能都几近于无,最多是个舒适度的问题。

    当然,临时赶制一批用作物资储存还是可以的,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