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诱敌

    第一百七十三章 诱敌 (第2/3页)

袭我后路,那时前有大山,后有追兵,义军就要陷入绝境了。”

    曾渔流露出无计可施的样子,暗中观察那两个老汉的言行,不知这两个老汉是不是戚继光派来诱敌的?

    只见甲老汉说道:“大王大王,小人虽不认识那些枫岭头的官兵,但听他们口音是广信府这边的人,不是浙江人。”

    头目王二对吴平道:“大哥,广信府那边也有个千户所。”

    曾渔道:“这个很难说,广信府千户所的官兵并非都是广信府本地人,浙兵当中也可能有广信府的人,广信府所辖的玉山县、永丰县就与浙江相邻。”

    吴平沉吟片刻,大手一挥,拿定了主意,命令王二率一千骑兵进攻枫岭头,暗中叮嘱道:“若守军一战即溃,那就不要冒进,恐有埋伏。”

    王二却道:“自来官兵畏我等如虎,我们从赣南一路到此,那些卫所官兵都是一战即溃的,这怎么说?”

    吴平道:“抓几个俘虏问一问就知浙江兵有没有到。”

    王二领命而去,吴平率大股贼兵从兵跟进,一面派得力头目领一千人去信江北岸搜夺渔船和渡船,以备事急时方便渡江逃窜。

    这时曾渔心里也没底,那两个老汉是不是戚继光派来诱敌的尚未可知,他也寻不到机会单独询问,匪首吴平极是狡猾,要瓮中捉鳖不容易,转念又想戚继光用兵如神,一定会有妙计擒贼,反而是他与郑轼要小心在意,可不要把小命不明不白葬送在这黑夜下乱军中,只是这一路来吴平盯得他很紧,郑轼和来福落在后面,无法相见。

    一轮冷月早早升起,吴平贼军除了先锋王二外又分为三部,前部是贼军精锐,约两千余人,由吴平亲自统领,中部是新入伙的贼众,还有数百辆载有金银财帛的马车,后部几千人由另两个大头目率领,月色下贼众浩浩荡荡连绵十余里。

    大股贼众行出十余里,先锋王二就派人回来向吴平禀报说枫岭头没有官兵驻守,险隘处被填了大量山石泥土,车马很难通行,请吴平定夺是继续进逼上饶城还是退兵往铅山桐木关?

    吴平与曾渔商议,曾渔道:“枫岭头官兵弃守或许是想引诱义军深入以便围剿,但又何必填阻关隘,又或许是守兵自知抵挡不住,与其白白送命不如退入上饶城据守,只有这两种可能。”

    吴平问:“若浙江援兵已经到了上饶,依你高见,义军又该如何?”

    曾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侃侃道:“这里距离桐木关约一百六十里,距离永丰县与福建浦城交界的二度关约一百二十里,若退往桐木关,诚如吴大王所言,将是绝境,而穿越永丰境入闽当然也极危险,却有一线生机,因为无论广信卫所的官兵还是浙江来的兵,不会料到我们会胆敢从浙、闽、赣三省交界的永丰县境入闽,总以为我们畏惧浙兵不敢再往上饶,所以说这是一招险棋,而且就算浙兵真到了上饶,我们出其不意硬闯,这暗夜之中,浙兵也会慌乱,那时我们就能脱身,只要进入永丰县境二十里就是山林,更易于摆脱官兵追击,而且以我所料,浙兵不可能大部进抵上饶,应该是前锋一部数千人,吴大王勇武过人,义军有上万之众,未始不能与之一战,若天助义军击溃这些浙兵,富庶的上饶城就不是铅山河口能比的,这周围百里的富绅都躲在上饶城呢。”

    曾渔分析得头头是道,吴平微微颔首,沉默片刻,传令王二尽快通过枫岭关直逼上饶城,而他所领的大部则迂回往东,沿信江北岸而行,一面派人哨探王二所部攻打上饶的消息,这是拿王二所部一千贼众做拭探了。

    二鼓时分,头目王二派人回来报信说已直抵上饶城西门,沿途并无官兵,但上饶城高大坚固,城头有官兵巡守,他那一千人不足以攻城,请吴平派遣大部相助——

    吴平又征询曾渔的意见,俨然把曾渔当作军师了,曾渔道:“可以尝试攻城,但天亮前若攻不下就必须离开,否则恐腹背受敌,浙兵也就是这一、两天定会赶到。”

    这本是事先预想的策略,吴平即命方茂七等头目率三千人助王二攻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