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耳光(上)

    第七十一章 耳光(上) (第2/3页)

宵张灯而获廷杖被贬,然而却因此得到了翰林四谏的美名,左迁地方之后更是政绩斐然,偏生才四十一岁便上书致仕回到乡间教书,一时人称枫山先生,朝廷数次传召起复,他都坚辞不就。就连这南京国子监祭酒的官衔,他也是以父丧拒绝,弘治皇帝虚位以待整整三年,他才终于赴任,这为人正派自可见一斑。

    此时沉默良久,他才眉头一挑道:“你是说,让我对傅恒安网开一面?”

    章懋正是南都四君子之一,常和这些清流厮混的赵钦自然深知其人秉性,见章懋这神情问话,就知道这位国子监祭酒已经很是不悦。尽管这是他最想要的结果,但他还是故作关切地欠了欠身说:“大司成,南京国子监能有如今这欣欣向荣的气象,离不开您和少司成的苦心维持。若只是为了区区一个阉人之子,引来阉竖衔恨群起而攻,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赵钦这话说得大义凛然,史后刚正,斟酌片刻也就跟着点点头道:“大司成,赵兄所言确实可虑。大司成众望所归,好容易提点南监,若是因为得罪阉竖而有什么不测,这南监的学子们如何自处?就是少司成和底下的学官,兴许也会受牵连……”

    南京国子监司业罗钦顺为人谦和,听到这话原本也要相劝,奈何章懋已经被赵钦史后两人的话给说得心头火起,当即霍然站起身来,竟是厉声说道:“你们都不用再说了!当年因为元宵张灯,老夫遭廷杖尚且无怨无悔,如今刑责犯律监生,怎可因为怕人构陷就退缩?如此一来,老夫日后如何管束国子监六堂这么多监生?传令下去,半个时辰之后立刻行刑,按照监规,一竹板都不能少。要是谁敢手下留情,立时革退不用!”

    话说到这份上,旁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赵钦知道火候已经足够了,也就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拉上史后起身告辞。等到两人并肩出了四牌楼上的那座高大木质牌坊,史后少不得摇头感慨章懋到老还是这等硬骨头,而赵钦嘴里附和着,嘴角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摆弄这章懋和傅恒安一老一少两个迂腐书生,还不是手到擒来?傅容哪怕再老谋深算,为了养子也一定会和章懋正面冲突,再加上他在京师通的门路以及那份弹劾的奏折,到了那时候,看老阉奴的南京守备太监到不到头!没了傅容的庇护,徐俌那边自可让其知难而退。徐大老爷威信尽失,为了族长的位子不旁落,为了徐动那个长子,根本不敢不听他的话,想来状纸已经炮制好了,那个胆敢和自己作对的徐勋,到时候就是跪在他面前求饶也来不及了!

    然而,还不等两人上车离开,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轰然大哗,中间甚至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