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第二百六十二章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第3/3页)

后又把自己当成小孩子,顿时气鼓鼓的,“徐勋,母后担心重重惩处刘泰等人会伤了父皇英名,你赶紧帮我劝劝她!”

    徐勋刚刚侍立在门外,内中这母子俩的话几乎都听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他定了定神,便沉着地说道:“皇后娘娘之前所虑极是,刘泰既然敢托庇于渊阁,必然不是三位阁老要庇护他,而是他拿着皇后娘娘所顾虑的这几点作为要挟,其心可诛!然而,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是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国法不说,试问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日后想到英年早逝的皇上,岂不是总会心里过意不去?”

    见张皇后不说话,而朱厚照则是面露鼓励地冲着他连连点头,仿佛在暗示继续下猛药,徐勋微微一顿,就再次深深低下头去:“再有,恕臣直言。之前皇上威年在位,凡事几乎都是决之于内阁三位阁老,外头六部尚书亦是多有历事三朝四朝的老臣。如今太子殿下即将登基,与之前皇上的性子也罢作风也罢,都有所不同,若是能利用此事,提拔一些年轻有为而又愿意辅佐的年轻臣子起来,亦是在外朝多一些臂助。”

    “的!”

    这话才真正说得张皇后为之动容了起来。她一下子抓住了身下的床单,深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徐勋,你此话从何说起?”

    “皇后娘娘,内阁三位老大人是皇上在世时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的,而皇上亦曾经将太子殿下托付给他们,按照民间的俗话说法,便是托孤重臣。三位老大人的人品朝中上下都信得过,可人无完人,太子殿下年少,万一登基后君臣之间闹出了些许龃龉来,在外人看来不免都要觉得过错在于殿下。而且,议决大事的永远都是这些老面孔,这些人往往固执难以说服,而在年岁性情上和太子殿下相似的年轻官员却要熬资历捱日子,把锋锐全都磨没了,这才能进入内阁部院,此消彼长之间,太子殿下日后要独自承受的压力何其大?”

    张皇后还听得似懂非懂,朱厚照却是眼睛一亮,使劲一拍大腿道:“徐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叫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是不是派人去让外头那些年轻官儿上奏重重惩处刘泰等人?内阁他们三个肯定是还要磨磨蹭蹭,到时候朕一准了,那些官儿就会站在朕这一边?”

    堂堂太子说话简直犹如街头拉帮结派,徐勋心里哭笑不得,可想想确实和这道理差不多,他只得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当然,也不能都只是那些年轻言官,必须找个有分量的人领头。这个人必须岁数够大资历够老……”

    “我知道我知道,也就是镇得住场……你别废话了,快说,究竟是谁?”

    见朱厚照急不可耐,而张皇后亦是伸手拨开了帷帐,徐勋张了张嘴,低声吐出了微不可闻的两个字。转眼间,朱厚照就立时重重点头,又干脆站起身来,大力拍了拍徐勋的肩膀:“好,好!就按照你说得去办,至于刘泰,立刻发落到内官监大牢去蹲着,我一刻也不想再看见他!最好再放两只老鼠蟑螂进去,让他睡不好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