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朋党已成(上)

    第四百八十三章 朋党已成(上) (第1/3页)

    第五八十三章朋党已成(上)

    七子名声虽大,但那是名,不是才干,徐勋看他们,主要冲着他们京城士林之的名声。所以,他只通过林瀚给王思和王廷相两个人挪动了一下位置,一来两人才干算是七人当出众的,而来也算给林瀚和张敷华找了个帮手,然后就把本是翰林院修撰的康海调去修国史。至于生性懒散的边贡,担任内阁书的何景明,他并没有轻易去动。

    而他对于李梦阳这样心气太高看不上别人的愤青兴趣不大,反而何景明虽也有些愤世嫉俗,但徐祯卿拿了不少七子的旧日章和结集出的书给他看过之后,他倒是对其颇为赞赏,听徐祯卿说其仍有辞官之意,李梦阳黯然离京前往山西的这天晚上,他便让其去请来了何景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话固然不错,但就如你你那些章字里行间说的,大势不可抗,顺势而动是比逆势而为为上。林尚书张都宪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冒着毁名的风险到京城掌管吏部和都察院喉舌,较之愤而辞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另一种顺势?此番内阁辅李大人岿然不动,你们觉得是他恋栈权位,只图自保,但他有他的立场,他若是走了,这内阁辅谁来当,难道让给焦芳?就好比你们倘若现就想让我和刘公公正面打擂台,我也是不会做的,这就是我的立场。我言于此,如今只想问一句话,仲墨是真的不想呆内阁?”

    李东阳执坛牛耳,李梦阳等人不是门生便是晚辈,却一直外组诗社会,刊印诗词章传世,虽及不上李东阳一诗出,坊间群起仿效的势头,可这七个人京城士林之的名声却颇为瞩目,不少年轻一辈标立异的官员都视他们为风向标。

    不服权威,敢作敢当,这便是李梦阳的人生宗旨。相比之下,何景明便要庸得多,道不同不相为谋,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也是他此次辞官大的原因。一想到刘健谢迁走了,李东阳前次韩黯然致仕时不片言,此次又是袖手旁观,他便再不想留渊阁那个地方。

    “平北伯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内阁如今已经成了勾心斗角之地,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书舍人,就是留下也没什么意思。”何景明长身一揖,见徐勋并未露出愠怒之色,他沉吟片刻就诚恳地开口说道,“对山如今修国史,若是平北伯真的有意,我想请调国子监或翰林院,扎扎实实读几年书,却比和人勾心斗角的强。”

    人各有志,虽说很想内阁留一个人权当内应,有什么事容易通风报信,但何景明既是心意已定,徐勋自然不会强求,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既如此,我去和林大人谢大人提一提,以你的名,又有内阁书舍人的经历,做一个翰林院检讨应该还是轻轻巧巧的。”

    管徐勋不曾宣扬,但何景明等人频频出入兴安伯府,再加上京城诸事素来是流传快的,七子之除了李梦阳之外的其他人如今投了徐勋,这消息立时三刻就散布了开来。这些人一贯自视极高,诗上头目无余子,甚至连李东阳这样的坛大佬也敢藐视,为官处世上也和不少人格格不入。就是这么几个素来不服人的,竟隐隐站了徐系这一边,怎不叫人大为瞠目?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外头说,这消息让司礼监掌印刘公公摔了一个茶杯,让内阁辅李东阳阴了半天的脸,只事情究竟如何,谁也不敢向那两位大佬去求证。

    相比李东阳和刘瑾的反应,所得颇巨,甚至因此而不断有士子登门自荐呈送墨卷的徐勋,却并没有借机广收门下,而是仿佛见好就收似的再次低调了下来。圣堂章节反倒是刘瑾支使内厂又挖出了两三桩弊案,甚至还捣毁了一个专京城拐卖贫苦人家女孩儿的一伙地痞流氓,一时名声竟是有盖过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势头。

    面对这情形,叶广和谷大用还能岿然不动,提督东厂的丘聚却是忍不住了。当这一天朱厚照召集了他们这些亲信大珰,齐集西苑趁着雪过天晴游览琼华岛之际,等到上了山顶,他瞅了个空子,便上前说道:“皇上,东厂刚侦得一桩案子,河间府知府辛渊,因巡抚都御史韩福的吩咐,操练各州县民壮,但竟是不得上命擅调驿马余匹骑用。按制,驿马无上命不得随意征调,辛渊韩福应快捕拿回京审问。”

    东厂虽根基深,但丘聚到现总共也就掌管了这地方不到半年,人事都尚未清理清楚,怎比得上内行厂和西厂全都是刘瑾和谷大用按照自己的心意选人用人,不消说叶广锦衣卫几十年的掌控力了。因而,丘聚为了今天特意准备的这一桩案子,朱厚照听起来就实是一桩不值得兴师动众的鸡毛蒜皮小事,皱了皱眉就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不就一丁点小事吗,你去办就完了!”

    丘聚自从掌管东厂之后,几乎还没做过什么大事,此刻终于得了允准,他也没理会朱厚照那态,立时大喜过望地领命而去。

    他这一走,刘瑾忍不住看着他的背影嘿然冷笑,见张永和谷大用没事人似的,他眉头微微一挑,眼见接下来朱厚照还要兴致盎然去太液池上滑雪,他站那儿已经冻得缩手缩脚,上前赔笑言语了两声,就借口司礼监有事告退离去。等上了凳杌,抱了王宁递上来的一个小小手炉,他这才长长吁了一口气说:“让人给咱家死死盯着丘聚,甭管他做什么都得报上来!”

    “公公放心就是。”王宁满口答应了,随即却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那平北伯那儿……”

    “他那儿就甭管了!他比泥鳅还滑,做完一件事就得缩进去好一阵子,没看那许多士子跑到他那儿自荐,他都不理会么?算了,康海那些家伙全都是初出茅庐年轻气盛的,要派得上用场还得好些年,不如那些立马能用的合算。光是笔头子嘴皮子功夫算不得什么,前头那个求见的给事李宪,你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