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血性(求订阅)

    第八十四章 血性(求订阅) (第3/3页)

无非是几个大国打架,华人遭殃。

    但是站在什么位置才不会被牵扯,并且还能跟在后面落到好处,他还没有考虑好。

    周南打开了自己的文件箱,从里面拿出了几张稿纸,递到了陈仲卿的面前。“回程在飞机上,我写了一片文章,虽然还没有润色好,但是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你先看看,我们稍后再谈。”

    陈仲卿接过了稿子,看到的是周南那可以拿出去当书法字帖的龙飞凤舞的笔迹,一个大大的标题吸引住了他:论民族之血性。

    何谓血性?字典里的解释是刚强好义,忠义赤诚。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很有血性的民族,他不仅表现在面对外族侵略时的不屈服,更表现为自身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当秦始皇结束战国纷争建立大秦帝国,豪言“朕不仅要征服六国,朕还要征服万国”,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血性;“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种永不屈服的血性;“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杀身取义的血性;“不为三斗米折腰”是一种不畏权贵超然世外的血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舍身成仁不求苟全的血性……

    坐在欧洲的飞机上,我似乎遥望到了景山上的那棵被折弯的树,当最后一个汉族的皇帝决然地面对死亡,他似乎带走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丝血性。

    当西方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纷纷开始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之时,中华民族却陷入了蛮族的野蛮统治,将还没有萌芽的现代之风气重新回归到了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的家天下时代。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

    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根深蒂固。蛮族的入主更是将这种观念重新发展到了极致。

    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只对姓氏、家族负责,不对民族负责。

    表面上说保江山社稷,实则保“大清皇权”四个字而已。就如《清史》记载的《南京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时,道光皇帝那句感叹“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他们不觉得对不起天下劳苦大众、对不起生他们养他们的这块土地,只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祖宗。

    ……

    ……五个日本兵竟可以押送三千中国人去枪决而无一人反抗!这和屠宰牲畜有什么区别?此时我想问:我们民族的血性,到底去了那里?

    我希望但凡骨子里还有一点民族血性的同胞们,都能发挥我们最大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承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血性感,当然血性不代表冲动和鲁莽,更不能盲目。

    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后人像牲畜一样的活着,任人驱使任人宰割,我们血性,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只有将这种民族血性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很喜欢写这样的情节,却又不敢写,我尽量回避和谐,希望能写的让大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