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兄弟失和难齐心,曹操回乡结姻亲(上)

    第159章 、兄弟失和难齐心,曹操回乡结姻亲(上) (第1/3页)

    且说灵帝纳宋婉入宫,封为贵人,宠爱有加,宋家自是水涨船高,与袁家、杨家并列为洛阳三大高门。

    恰在此时,袁绍生母李氏重病缠身,派人前来洛阳传信,袁绍急忙奔回濮阳。方至李氏房中,袁绍瞧见李氏面色苍白,奄奄一息,心伤不已,跪到李氏榻前,强忍泪水,关切道:“母亲,孩儿回来了。”

    “绍儿,咳咳”,李氏连咳几声,双目微睁,见到袁绍满眼通红,柔声笑道:“我儿前往洛阳久久未归,母亲只恐时日无多,故而令家仆传信于你。”

    李氏瞧见袁绍面容落寞,叹息道:“绍儿,此番进京可还顺当?可有见过你父亲?”

    “父亲时常挂念母亲,本欲一道前来,怎奈朝中公务繁忙,便让孩儿先行回来,好生照料母亲,待父亲闲暇之时,再来濮阳探望母亲”,袁绍勉强笑道。

    “我儿不必宽慰母亲”,李氏感伤道:“当年你外祖父乃是袁府木工,我不过袁府婢女,有幸结缘你父亲,时日一久,我二人暗通曲款,私定终身,怎奈我出身卑微,老爷(袁汤)自是不允木工之女登堂入室。”

    “母亲,孩儿自出生之后,便被过继与大伯为子,父亲既然与母亲日久生情,诞下孩儿,何故父亲不肯纳母亲入府?”袁绍想起母子二人遭遇,满怀不忿,李氏虽非袁逢正妻,不过也为袁逢诞下子嗣,如今不说侧室之位,甚至小妾也算不上,袁府大门都难以登入。

    袁绍怨声道:“父亲竟然如此狠心,将我母子弃如敝履,母亲至今不敢抛头露面,日日深居府中,孩儿在袁府亦是受尽他人白眼,在袁府众人眼中,母亲不过是区区婢女,孩儿时常被袁术戏称为‘家奴’,我母子二人莫非就如此微贱,孩儿就不可为袁家之后?”

    “俗语有云‘子以母贵’,母亲本为袁府婢使,地位卑贱,当年老爷不准我入袁府,你父亲坚决不从,偷偷将我接入袁府,藏于袁府后院,倒也过得一段舒心日子”,李氏说及此处,脸上顿时扬起笑容,不禁回忆起与袁逢相守岁月。袁绍见母亲难得开怀一笑,面色一松,静静跪与榻前,默然不语。

    “唉”,李氏忽而面色突变,眼中含泪,摇头泣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母亲生下了你,惹得袁府上下议论纷纷,老爷、夫人大怒,对你父亲严加斥责,禁足祠堂,将我赶出袁府,你外祖父气结吐血而亡。”

    “祖父、祖母怎得如此狠心?”袁绍双手握拳,青筋直起,哽咽道:“想必母亲一人在外,孤苦伶仃,定然受了许多痛楚。”

    “母亲虽被赶出袁府,所幸我儿尚可留在府中,些许苦楚,倒也值得”,李氏伸手抚着袁绍面颊,瞧着爱子俊朗英伟的面容,笑道:“当年母亲出府之后,袁府老小本欲将你丢弃,或远送他处,恰巧夫人见你体格健壮,目清神朗,细细打量几眼,发觉你面容与太老爷(袁京)有几分相似,夫人顿生怜悯之心,向老爷求情,将你收容府中。”

    此时,远在洛阳的袁逢正于书房中,孤坐独饮,瞧着眼前摇曳的烛火,回想起当年李氏的温柔娇俏,袁逢放下手中玉杯,呢喃道:“十八年了,也不知你过得如何?”

    袁逢轻叹一声,不觉间陷入回忆之中,耳旁不由再度响起昔日父亲袁汤的话语,往昔一幕幕不时闪现在眼前。

    “此子虽是婢女所生,却也面相出众,眉间蕴含一股英武之气,日后必是英伟挺拔,倒与先父有些相似”,袁汤抱着年幼的袁绍,细细打量半晌,抚须笑道:“哈哈,不愧我袁氏子孙,我袁家三世三公,乃当世名门望族,只有人丁兴旺,才可保证宗族后续传承,壮大家业。”

    “老爷所言极是,方才妾身触摸此子骨骼,端是精壮,日后待此子长成,必可成为袁家栋梁之材”,袁汤之妻韦氏不住赞赏,对袁绍长相颇为满意。

    袁汤抚弄袁绍一番,交由乳娘带下去好生照料,转首对袁逢说道:“你年少轻狂,放浪不堪,如今闯下大祸,府中上下议论纷纷,宗族旁支多有不满者,于我一脉大为不利。”

    “父亲,此子乃是我袁家血脉,如今已是母子分离,杜鹃一人孤身飘零,孩儿心中已是愧疚不已,若是再将幼子远送他处,孩儿日后如何面对杜鹃”,袁逢恸哭道。

    “住口”,韦氏顿时怒起,喝斥道:“你犯下大错,尚且不知悔改,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