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夏育北地破鲜卑,曹操入洛阳为郎(下)

    第218章 、夏育北地破鲜卑,曹操入洛阳为郎(下) (第3/3页)

郎等,而东汉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郎官大多聚于尚书台,听令行事。

    “呵呵”,曹节笑了笑,说道:“阿瞒心中所思,曾祖父怎能不知晓,不必过于急切,暂且入郎署,好生修习政事,锻炼才干,日后必会成全于你。”

    “额”,曹操一瞧曹节满脸笑意,不禁哑然失笑,回道:“曾祖父所言甚是,阿瞒定不负曾祖父厚望,成就一番功业,让世人皆知我曹家威名。”

    “阿瞒有此壮志,我心甚慰,明日曾祖父就安排你为郎官,于太尉陈耽官属任职”,曹节点点头,赞赏一声,转而问道:“阿瞒,太尉陈耽虽与曾祖父不和,然此人确有才略,太尉府负责全国兵事,你可从中多加磨砺,只是。”

    曹操见曹节略显犹豫,心领神会,洒然笑道:“曾祖父宽心,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陈耽与曾祖父多有不和,定会对阿瞒有所不喜,不论陈耽如何为难于我,我当加以隐忍,好生磨砺自己。”

    “如此便好,你且下去早些歇息,明日直接入尚书台,寻尚书令廉忠,他自会为你安排妥当”,曹节说完,便挥挥手,曹操徐徐退下。

    次日,曹操满怀憧憬,来到尚书台,放眼望去,屋中人头攒动,穿行不息,大多是三四十岁者,甚至还有五六十岁者,胡须长坠,惟有曹操一人方才加冠,浅须在面。

    曹操四目打量半晌,知晓屋中之人,皆年长与自己,属自己最为年轻,不敢有所狂慢,见人就恭声问好。众人一瞧曹操年轻,且姿貌短小,黑矮不雅,不由面露轻傲之色,不予理会。

    “哼”,曹操好声问候,换来一屋人的冷脸,顿时恼怒,掏出怀中书信,径直朝着门吏朗声道:“我乃曹操,有幸得司马大人举荐,添为孝廉,今日前来受任郎官一职,还请将此书信交予廉大人。”

    众人闻言,讶然不已,自己费心费力十余年,甚至数十年,才得以举荐为孝廉,这曹操这般年轻,竟能得朝臣举荐,还有书信通报,可见必是世家权贵子弟,来头不小。众人纷纷侧目而视,甚至有人上前向曹操施礼问好,形势骤转。

    曹操笑着回应,这才知晓孝廉对于自己来说,轻而易举,而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却是珍稀至极,难怪适才这些人如此傲然自得,一副高高在上的作态。

    廉忠闻讯,亲自出外相迎,将曹操请到内堂,更是引得众人羡慕不已。待上过茶水,廉忠见曹操侍立一旁,赶忙笑道:“曹公子,快请就坐。”

    “大人不必如此,曹操今日前来应征,受任郎中之职,一切敬听上官指示”,曹操客气几句,终是不肯就坐,廉忠不由暗暗赞道:“人言曹操放荡纨绔,今日一见,知礼守节,言谈大方,又有曹节为倚仗,日后必有一番成就。”

    “曹公子,依照朝廷典制,除议郎外,其余郎官均须执戟宿卫殿门,轮番当值”,廉忠看完曹节书信,心知执戟宿卫颇为辛苦,是郎官必经之事,尴尬笑道:“曹公书信中虽有明言,让本官安排你侍从太尉陈耽,然执戟宿卫却是惯例,还请曹公子担待!”

    “大人放心,曹操既受命郎中,自当恪尽职守,为国效力”,曹操拱手应声,心中思及尚书台属吏郎官前后不一,暗道:曾祖父所言不错,功名利禄无人不求,士人虽已高节自居,却也在爵位俸禄面前,变得摇尾乞怜,不值一提。

    一番言谈,廉忠将诸事交待妥当,曹操便告辞而去,直奔太尉陈耽府衙,向陈耽报到。曹操进至府衙,将一干文书交予吏卒通报,哪知等了许久,也不闻陈耽召见。

    衙门外,曹操默默静立,岿然不动,经过的郎官、属吏们不时瞅瞅曹操,轻笑不已,曹操面无表情,内心早就愤慨万分。

    直到晌午用饭之时,曹操闻着阵阵饭香飘过,摸了摸咕咕直叫的肚皮,强压火气,苦苦等候陈耽召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