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战术基础课

    320战术基础课 (第1/3页)

320战术基础课

    很快,下一堂课开始了。小奇有一种毛病,那就是眷恋。总是舍不得,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奇在神奇大陆、库尔克林大陆以及合欢大陆留下了太多的眷恋和人情债。对美妮亚的承诺。对贞德的眷恋。对雨点、雨还她们的感情。对灵灵公主、乐乐公主、莫占花、东方雪的感情。甚至是对方云奇,这个小奇公主,刘神奇的感觉。唉。那不是自己吗?可是,又不是自己。所以,对于上课和知识的渴求,也是一样的。毕竟在龙顶城,小奇没有正经上过课的。

    一个普通的老师走进来到教室里面,一挥手用手在空中一划,一股绿色的元炁仙灵出现,形成了一个教鞭,之后指着幻灯,幻灯似乎可以自己翻篇。讲到:“咱们时间紧迫,就直接切入正题。”

    于是讲到:战术,不是仅仅是在战场上,在商场上、职场上都一样,都要讲究战略战术。所以,我只是讲授,你们如何使用,还是要看你们的悟性和灵活度了。

    战术是战略的过程,即执行战略的方法。战术主要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

    按基本战斗类型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参加战斗的军种、兵种分为军种战术、兵种战术和合同战术;战术还要包含战斗的本质和要素,战斗的特点和规律,战斗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如,战斗队形军种、兵种在战斗中的地位、作用和使用原则,进攻战斗,防御战斗,移动和移动中的驻止、天气的运用、地形的运用等综合学科。

    好的战术战略指挥员,不仅要懂得以上事物,还要通宵天文地理,万事万物的运行基础规律等等,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去做决定。还要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不能保证胜利,起码不至于被消灭。

    指挥员还需要脑子多几根线,惜兵如子,先以保存自己之后才能消灭对手。减少伤亡和损失,才可占便宜。这就是思想基础。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根据时机、地点、部队等情况,灵活地运用和变换战术,才有机会的。

    行动中,目的明确,强调进攻,集中兵力,力争主动,出敌不意,密切协同和掌握预备队等。而集中兵力还有在宇宙战斗中,集中兵力则需要分散集中,也就是火力集中,而单位分散,这样可以减少一处被袭击而全面覆灭。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治理者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国家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国家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指挥员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也是一种艺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

    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

    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因此,部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部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部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强敌必定趁火打劫。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指挥官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部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部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武器、弹药、能源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指挥官,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指挥官,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部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部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

    指挥官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部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方部队的俘虏。

    指挥官,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对部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

    不知道部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部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部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部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部队既迷惑又疑虑,强敌部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每战必然失败。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