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南京的硝烟

    第十七章 南京的硝烟 (第1/3页)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天还没亮,大雾笼罩着仪凤门。陆建瀛和众南京命官正在自己府中沉睡。

    突然,轰轰轰,几声巨响吵醒了他们的美梦。杨越找准了时间,引爆了城北仪凤门下的集束炸药,林凤祥架起的大炮随即对准城墙开始猛烈轰击,上下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加强,厚实的城墙,顿时被炸开一段七米左右的口子。

    前敌指挥长林凤祥,速令敢死队冲进缺口。缺口处的清兵早已吓得不见踪影。五百人的敢死队分成两路,一边招呼百姓关门避险,一边吹响螺号,挥舞杏黄色的军旗,迅速朝市区杀进。

    鼓楼岗的太平军作为预备队策应,鸡笼山的太平军紧跟着冲进城,分成两路,一路杀向清兵军营一路试图攻占太平城门。

    陆建瀛被炮声惊醒,得知太平军杀进城来,面无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抬的大轿子,由几十个清兵开路,逃往满城。驻守满城的祥厚,不愿打开城门接待陆建瀛,在城头喊话让他组织百姓抗击长毛,尽忠职守,拼死守住外城。

    陆建瀛别无良策,只好命令轿夫抬着他,四处乱窜。逃到市中区,正好遇上太平军率先冲进去的敢死队,护驾的清兵一哄而散,轿夫也把轿子一丢,扔下他跑路。幸好还有一名巡捕,准备背上陆建瀛逃走。但敢死队眼疾手快,抢上前去,一刀结果了钦差大臣陆建瀛的性命。

    陆建瀛是第一个死在太平军手中钦差,只能说事事自有天意。

    但是敢死队很快听见了同伴吹起的集结号,原来,各处清兵得知仪凤门被破之后,急忙赶来支援,人数众多,已将林凤祥指挥的仪凤门攻势抑制住了。两方胶着在缺口一带互相厮杀,展开血腥的混战。

    东边不亮西边亮,仪凤门的攻势虽然受挫但是却吸引了大部分清军的兵力,为静海寺和天后宫方向的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静海寺和天后宫分属城南和城西,指挥是李开芳和黄易云,他们趁着北门仪凤门吸引大群敌人的空当,一边让兄弟门朝缺口使劲冲杀,同时再实现多点开花的策略,广架云梯,攻击城墙。清兵顾此失彼,被太平军分割斩杀。

    城南城西杀进城的太平军,发动城中百姓,搬开堵塞城门的石头土袋。打开城南聚宝门、水西门和城西的汉西门,杨秀清随即命令大军进城,向城区推进。

    城北仪凤门的林凤祥此时厮杀正憨,并不知道大军进城的好消息,此刻亲自率领预备队准备梅开二度。他架起云梯控制了城墙,击毙从汉西门来增援的南京城守协署沈鼎。而这个时候城北守军风闻钦差已死,敌军大军已进城,瞬间土崩瓦解。丢盔弃甲,四散而逃。满人祥厚急忙收拢部队尽数退入满城,准备死守。

    激战整整一天,太平军基本肃清了城内清兵,控制了南京街区。死于此役的清朝大官又是一大串:前广西巡抚、南京筹防局局长邹鸣鹤,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代理布政使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