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心腹之将

    第二十五章 心腹之将 (第2/3页)

江北大营对视,很难脱身。

    最后剩下杨秀清他自己,天王安图享乐之后,杨秀清几乎是垄断了太平天国的大权,天京扬州镇江,里里外外几十万将士要吃饭,外有军事内有政事,他现在都有些分身乏术。所幸和洪秀全比起来,杨秀清算是个现代的工作狂,虽然忙碌,但是他在心底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至于杨越的资历尚浅,杨秀清倒是不以为意,太平军中领兵的没几个是熟读兵法的将才。都是在大仗小仗中积累的作战经验,所以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有没有统军经验,而是他是否忠于自己,是否容易控制。

    杨越说道:“如今之要,北伐为主,西征为辅。然而北伐路途艰辛,长途跋涉,重重险阻,卑职凯旋营便可为林凤祥开路,顺利攻破京师,将咸丰提来面见东王。”杨越说道。

    “西征若能势如破竹对对天国也是好事,你何苦舍大保小。”杨秀清劝他。

    “卑职意已决,愿东王同意。”

    见杨越如此坚决,杨秀清深知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只得作罢。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你营中做好准备,北伐出征林凤祥被统率李开芳为副统率,你为锋锐官,听候林凤祥的调遣。”

    “卑职领命。”杨越沉声道。

    杨秀清点点头,拿起桌上的书函,看了会抬头对杨越说:“昨日,英国公使文翰乘船到达天京城外,辉胞去迎接让他们进城,可是这文翰却死活不进城,还将这满请朝廷和他签的“南京条约”给我。并附上了他的一封信,信上他表示对清朝与天国的纷争保持中立,说他们绝不帮清政府一枪一弹,让我们放心。另外还在心中隐晦的询问我们对上海的看法。”

    杨越听他说完后便说道:“如今洋人船坚炮利,士兵武器都比我们领先数倍,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东王最好还是不要与之为敌得好,相反应该与之示好。”

    历史上的洋人虽然经过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让税率降低到一个世界罕有的最低值,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们从本国运来的洋纱洋布在这片土地上却依然销售惨淡。而同时,他们的传教士的传教效果也收获甚微。

    直至太平天国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曙光,太平天国和西方共同信仰上帝,他们寄希望与日后能与太平天国签订更加优惠的通商方法,所以西方国家在两家胜负未定的时候是不会插手的。

    上海在清政府的条约之后成了洋人手中对华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当时在上海势力较大的列强是英法美三国,在太平天国曽立昌攻下镇江之后。在浙江的清军仅有数千,太平军可以轻易的攻进富饶的浙江,到达上海城外。

    而上海不但是洋人手中的宝,也是清政府的赋税来源重地,在洋人的影响下,原本只是一座沿海小县城的上海如今发达繁荣,赋税可抵一省税收总和。

    杨秀清点点头,他同意杨越的话,在满清还占领着绝大部分领土的时候,最好和洋人保持友善。“那你认为该如何回答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