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战骑拉练

    第十五章 战骑拉练 (第2/3页)

轻松到达的。

    可是骑手们还是技巧上有点问题,一路上总有人掉下来,又爬上马。

    加上梅梅也才学了两天,尽管清风不是很拒绝她,她还是小心翼翼的——梓烨则一直用鹿皮裹在我怀里,“伊伊呀呀”地高兴得很——以后我有罪受了!

    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大方族的山洞外,洞口离地面有两米多高,上面站了两名战士“把风”。

    看到梅梅到来,一名战士高兴地打招呼,跳下来迎接我们,另一名战士则很快跑进洞里去报告给村长和长老们了。

    按规矩,我们必需在洞外等到至少一名长老出来。

    结果村长和所有的长老都到洞口来迎接我们,看到我们骑的马,主人都惶恐不安,我忙让木驼带两名战士,把马拴在洞外20米开外的树上。

    但看到一名战士身上背有陶锅,村长和上次去相亲的长老高兴得不得了。

    等进了洞,梅梅直接就找来了我的“岳父、岳母”,他们看到我可以和梅梅般配的身材,吓得不敢靠近——尤其又知道了我是一个跟“神”有关系,会造“神器”的村长,就更敬而远之了。

    木驼取代了木青的角色,向大方族人解释我们不是来相亲的,而是来“探亲”的,另外还要送礼物给大方族。

    我把一口锅和五个碗(这是木青同意的最大限度)送给村长时,山洞沸腾了,100来号人都凑过来——想看看这个会把“神器”送给别人的“大方女婿”长得什么样!

    在他们看来,我才是最“大方”的。

    当晚留了三名战士轮流在洞外参加“值夜班”,实在困得很了才能换人——主要是看好那些马。

    次晨临走时,我们还留下了30多斤海盐。

    这也减少了大方族人到海边晒盐的次数。

    第二站是大夏——我想看看听说过的“最大的”部落是怎么样生活的。

    木驼成了带路人,因为上次就是他送大夏人回部落的。

    同时梅梅要在大方住一段时间,就不参加我们下面的行程了。

    从我们村作为出发点计算,大方族应该是在西南方向,大夏则在西北方向——这是在前两个月的外交工作中得到的大概信息,从大方出来后,先折向北,木驼要到草原边上才找得到路。

    途中经过同齐。

    因为我们已去过同齐,我连下马打个招呼的心思都没有,在距离同齐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擦肩而过了——后来我很后悔这个决定。

    到大夏超过130公里的途中大量的道路是经过草原的,我在不是很急的情况下,决定在草原上好好训练一下这批骑兵——现在我们已经不畏惧任何猛兽——至少在打不过的情况下,有随时脱离战场的能力:这就是全骑兵的优势所在!

    30多公里的急行军大概花了近两个小时,这是目前我们在森林内行军的速度极限——如果步行的话,就算不考虑野兽的因素,这段路也需要大约7个小时!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进步!

    弓箭是对原始人“手”的延伸,弓箭的使用不亚于在冷兵器时代发明了火枪——也为可能到来的部落冲突中的死伤增大提供了一种可能——这是一个很让人伤心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诺贝尔晚年最大的伤痛莫过于此——本来是用于让人征服自然的发明,却被用于人类的相互残杀!

    而马的使用则是对原始人“腿”的延伸,在有了马的情况下,人类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空间,从而实现对未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