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昊翻版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昊翻版 (第3/3页)

,甚至做到了太昊和大楚的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太昊产出的车轴,可以通过鸽书传尺寸到大楚,这边产出的轴承和马车运到的车轴之间可以准确地装配,这在后世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却在这个时代就实现了。

    大楚学校采用的全是太昊教材,教师中也只有极个别的才是庸族人,而且都是当年大楚村的村民,现在的新教师都在从庸族人中培养,却仍有一段时间才能成长起来。大楚学校在教学中采用的文字是太昊文字,语言则采用了太昊语和庸族语的“双语”教学,却将太昊语言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对下代的庸族人进行考核,小孩子们必须拿出后世学英语的劲头来学习太昊语才能够通过考核,否则将来要想进匠作区就是难上加难。

    总的来说,元方在大楚尽力地维持了庸族人的政治主导性,却将太昊文化和技术一丝不芶地,甚至更为过之地灌输到大楚的各个层面,从文字、语言、技术、建筑、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地将庸族人带入到太昊的文明层面。据偃鹏讲,在南方的大湘城和大越城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此次征服之战后拟建的新城中,也将继续沿用这一管理方式,换言之,大楚的每座城,都将是太昊城的一个个翻版。

    9月,大楚城附近山地上的粟丰收了,这让大楚城处处变得金黄,房前屋后的平地上都晒满了粟穗,据大楚宗庙农部的长老介绍,这在大楚的全年收成中,大约占三分之一强,我估算了一下,所有的粟地大约有3万来亩,亩产也就130斤左右,总收成在2000吨以内,那么大楚全年的粮食收成不是也有近6000吨么?这可是大楚两年半以上的口粮!

    看来大楚也已经进入了农作物过剩阶段。

    10月底,元楚已经开始硬朗,梅梅遣散了多数照顾的庸族女子,少量的妇女照料起居足矣,而元方已经传回捷报,准备班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