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邀宠

    第275章 邀宠 (第1/3页)

    禹鼎志,失传多年,如果是放在当代的话,这个名字是很少有人知道了,想看大概也只有穿越到明朝去才或许才有机会看一看。但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就算是连吴承恩这个名字都未曾听说过的,也总该知道被正拍、反拍、各种拍了无数遍的他的另一本巨著‘西游记’了吧?

    禹鼎志和西游记的体裁差不多,也是志怪。只不过禹鼎志并非是长篇,而是一个短篇的合集。

    正如吴承恩在这本书的自序之中写到的,他小的时候也和其他的孩子们差不多,喜欢听一些‘野言稗史’,也就是我们当代的童话故事。但可想而知的是,现如今课堂上看个漫画书估计会被老师没收、训斥,而在古代,估计没收了书、挨了骂之后,还躲不过一顿打。可就是这样,吴承恩依旧喜欢这些东西,尤其是喜欢看牛奇章、段柯古等人所写的传记。

    年幼时的志怪梦想、作家梦想,在当时被看做是绝对不务正业的事情。和其他的文人一样,穷其大半生,吴承恩都在致力于去实现父亲加在他身上的梦想,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只不过很可惜的是,他时运实在是不好,年届半百才终于补上了贡生,辗转各地做了些知县、县丞之类的小官儿。而仅仅几年之后,就因受人诬告,一怒挂冠。

    晚年的生活即便贫穷,但却可以算是吴承恩这一辈子真正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的一段日子。家境贫寒,但思想却并不贫寒,传世著作就是在这个时期终于得以完成。

    像这种落魄而亡的文人,往往都是死后的名气。就像现如今,他的书在街面上渐渐而起了名气,就连养在深宫的太子也从内侍的口中得知了《禹鼎志》这本闲书,并且起了兴趣。

    对于教授太子的一众天子门生、当朝儒士而言,《禹鼎志》当然是不伦不类的闲书,对于安邦治国完全没有效勇,反而会消磨太子本就不多的读书热情。这种书,距离太子是越远越好。

    不过,对于以张鲸为首的那服侍太子的一众宦官而言,太子殿下有没有学问他们可管不着,太子殿下的心情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既然是有人不留神间跟太子提了这么一本书,太子也起了兴趣,那就非想办法搞到不可。不管怎么说,都总不能让太子殿下失望吧?

    但他们身为太监,陪侍太子来南都的人本来就不多,随时都要在太子身边听用。就算能够打发出一个两个的去把书买回来,但张鲸又害怕打发出去的人不识字,会被外面的奸商小贩欺骗。

    而正在这个时候,身为孝陵卫指挥同知的陆准恰巧凑了上来。

    “张公公,确定是这个名字?是这三个字?”陆准把‘禹鼎志’三个字写在条子上,递给张鲸看。

    张鲸扫了眼条子,不禁皱起眉头。

    尽管知道陆准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还是没有想到,堂堂的指挥同知,一手字竟然写得这么不堪入目。字倒是写的对了,可是这也写得太难看了些。

    陆准当然知道张鲸在想什么,但他却只是看着,并不为自己解释。

    作为一个世职武官,作为一个非经皇恩,这辈子都不可能脱离世职的武官。他就是读书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家中总共就兄弟三人,总要有个人继承世职的吧?

    再说了,他也不是真的就写字写得那么难看。故意把字写得难看一点,以后拿自己读书不多来做掩护的时候才不会遭人质疑。

    一边是质疑‘你字写的这么难看,确定真的认识字吗’,一边是装聋作哑‘我就看不懂你的眼神,你把我怎么办吧’。

    陆准是没事干,到处转悠,防止突发事件,这就是他的主要工作。而张鲸不行啊!太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需要他,他是跟陆准耗不起。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