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临终顾命

    第314章 临终顾命 (第3/3页)

人,腹内乾坤岂是你能相比?朝政有三位先生操持,必保无虞。朕之所以令你同为顾命,是看重你的忠心!你可明白?”

    “臣明白!陛下信任微臣,臣必以死相报!”

    “太子冲龄,主少国疑,难免有宵小作祟。陆卿,朕要你发誓,无论日后发生什么,哪怕拼上你的性命,也要保太子周全。你可能做到?”

    “是,臣出身孝陵卫,世代为太祖皇帝守陵。幼承庭训,学到的第一字就是‘忠’。臣对太祖皇帝起誓,必忠于大明;臣也对陛下起誓,必忠于幼主。无论刀山火海,别说是臣一人的性命,就算搭上全家、全族,也势必保幼主周全,保大明江山周全。今日立誓,苍天见证,如违此誓,愿受天谴,上有苍天,必有报应!”

    “好,很好!”皇帝满意地笑着点头,“朕信得过你!你如今已经是总督京营戎政,朕今日再破例给你节制侍卫官的权力……别说话!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朕也告诉你,朕信得过你,太子也信得过你!有你护持太子,朕就安心了……”

    “……”陆准除了叩头谢过皇帝恩典,还能再多说什么?高拱那样的人能够如鱼得水,实在是他高拱的幸运,遇到了隆庆这样的皇帝。而此时陆准的幸运,同样也是由于遇到了隆庆这样的皇帝。

    顾命大臣,京营十二万大军,再加上执掌扈从、门禁的侍卫官,陆准此时执掌的兵权已经是太重太重了。重到他不能也不敢握紧,否则,今日的太子,明日的皇帝,一定容不下他!

    为什么总跟我开这样的玩笑?陆准走出皇帝寝宫的时候,神色忧虑,不是为了即将故去的皇帝,不是为了冲龄即位的太子,甚至不是为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大明,却是第一次为了自己担忧起来。

    当日夜,隆庆皇帝驾崩,次日一早,颁布遗诏,由皇太子继承大统,接掌皇权。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便太子冲龄丧父已然是悲痛欲绝,但群臣依旧要按照规矩办事,由高拱等人率众拟定劝进仪注,文武百官率领军民至会极门上表劝进,求太子即位。太子再三推让后,才扭扭捏捏的答应下来。

    即位并不是说登基就能登基的,必然要有一番大肆的操办准备。高拱、张居正、高仪这三位名正而言顺的顾命大臣为此事忙得日夜颠倒,而唯独剩下陆准无事可做。

    有心人甚至得知,自从先皇驾崩之后,在遗诏之中又获得了节制宫禁侍卫官权力的陆准就没出过宫门。据说是太子骤然丧父,觉得四周都是魑魅魍魉,一点儿都不安全,故而不准陆准回府,要他在自己身边贴身扈从,寸步都不准离开。

    可怜陆准被太子折腾的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刚刚领了宫禁的差事,责任背到了身上,却都没时间去看一眼。心里不住的琢磨着,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可怎么好?

    正巧这时候,群臣要太子为先皇的山陵事宜选定负责的人选,太子自然是按照内阁的意思,遵从旧例,让次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曹宪一同负责。可张居正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异议,他极言自己并非行家,提出要举荐群臣中熟识地理的人和他一起去办事。言中话头指的这个熟识地理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出身孝陵卫的陆准!

    人说陆准没读过几本书,更别说什么熟识地理了。但张居正就是明里暗里的暗示,陆准出身孝陵卫,对于陵寝必然知之甚详,比大伙儿都有研究,此事非他不可。

    陆准在宫中呆的烦闷极了,也知道张居正这是有事情要和自己商量在找借口,恨不得太子马上答应下来。可谁知?弄清楚朝臣们要的是陆准之后,太子顿时发了火,第一次在朝臣们面前态度极其强硬的否决了提议,愣是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肯放人。让陆准一时间也苦恼万分,只盼着这小太子早早登基,正了位置,好放他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