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 配合演出

    1870 配合演出 (第2/3页)

情况,这些不小心出现的纰漏偏差,往往防不胜防——可能工作人员本人出现在画面中的情况比较少,但随身物件不小心掉落的情况就格外频繁了。

    演员和剧组将置身于如此环境之中完成拍摄,蓝屏区域将可以用来投放恐龙特效,而周围环境则可以用来作为后期特效制作的参照物,以虚实交错、真假结合的方式制造出更加逼真也更加细腻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剧组准备拍摄的就是欧文训练迅猛龙的场景。

    此时,蓝屏环境范围之中,四名替身演员正在活动四肢,他们就是准备饰演“迅猛龙”配合演出的演员。

    在这里的部分场景也是有讲究的,导演可以选择让蓝礼完全对着空气演出,后期全部通过电脑特效把恐龙制作出来,但这容易产生表演失焦的问题——因为没有参照物,蓝礼没有办法准确对准焦距,表演也就容易变得虚浮起来。

    “魔戒”系列电影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Ian-McKellen)就是如此,因为霍比特人的身高非常矮,甘道夫又必须进入霍比特人的屋子里,这也使得霍比特人的扮演者们无法在室内舒展开手脚,最后只能是伊恩对着空气讲话表演。

    后来在幕后花絮里,伊恩就说,“我真的很寂寞”,因为大段大段的戏份可能都只有他一个人面对着摄像机聊天,那样的表演经历确实……一言难尽。

    但伴随着拍摄科技的不断更新进步,这也使得科林可以选择当下最为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来完成迅猛龙的拍摄。

    其实动作捕捉技术的第一次成熟运用也是在“魔戒”系列之中——他们制造出了咕噜的形象,而过去十几年时间里,这一项电影拍摄技术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全面发展,并且通过“阿凡达”达到了一个巅峰,而后的“猩球崛起”系列里更是把所有人猿角色全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来完成拍摄,堪称是划时代的一部作品。

    比起电脑特效打造出来的拟人形象,动作捕捉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真人演员的优势,进一步完成拟人化,让屏幕形象具备更加生动也更加细腻的动作、表情以及神态等等,简单来说,就是赋予那些屏幕形象更多“人性”。

    当然,这一份“形象”的逼真,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侏罗纪世界”项目的预算成本还是没有能够达到“阿凡达”的量级,又没有办法像“猩球崛起”一般专注于皮毛渲染的相似形象,这也使得科林不得不做出取舍。

    电影之中,最具灵性的关键角色,四只迅猛龙,同时也是与欧文有着直接交流的角色,科林将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来完成拍摄;而其他恐龙形象,则全部通过后期电脑特效来完成制作。不同的拍摄手法,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呈现出最好的观影效果。

    眼前四名替身演员就将负责演出四只迅猛龙。

    此时,他们已经更换上了热点捕捉动作服装——其实就是一套全黑的贴身运动服,然后在运动服之外张贴了许多热点捕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