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6 相处方式

    2066 相处方式 (第2/3页)

纽约,社会环境也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原著“盐的代价”甚至没有办法得到发行,而创作出了“火车怪客”、“天才雷普利”的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Highsmith)甚至必须匿名发行,这就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环境的糟糕和压抑了。

    “……那么,我应该收敛起来,尽可能弱化这种挣扎?”鲁妮似乎陷入了一个窠臼里,没有办法跳出来。

    蓝礼理解这种状况——他也经常出现,就好像思考陷入了死循环之中,此时就需要另外的意见来打破循环,“是否应该呈现,又应该如何呈现,还应该呈现出什么分寸,这是演员的表演过程中的自我感受,更多还是需要你和导演来完成协调;就我个人而言,你现在思考的焦点有些偏差。”

    鲁妮依靠着椅背,朝着蓝礼投来了询问的目光。

    “我觉得,纠结的根源应该是你是否真正爱上了卡罗尔,而不是社会禁忌所带来的恐惧,就好像’断背山’的恩尼斯一样,杰克非常肯定,但恩尼斯却始终拒绝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拒绝承认自己完全爱上了杰克,这也使得故事的结尾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至于社会环境,那是铸就恩尼斯的部分原因。”

    蓝礼的话语微微有些绕口,又是纠结根源又是社会影响,绕来绕去也就糊涂了,其实用通俗话语来解释的话:

    真正坠入爱河了,那么就将不顾一切地飞蛾扑火,那些纠结和禁忌,终究也无法束缚住躁动的情感;但如果仍然存在犹豫与考虑、衡量与计算,那么就不是爱情,不是爱得不够而是爱得不够纯粹——又或者是,更加爱自己。

    鲁妮细细地咀嚼着,慢慢地回过神来,“‘理智与情感’?”她的审视视角微微有些不同,却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本质。

    简-奥斯汀的原著“理智与情感”就是最好的范例,这两种情绪本来就是矛盾体,很少很少能够共同存在,即使用理智权衡良多,却终究还是会向情感屈服——那炙热而癫狂的情感,最终还是如同泄洪般决堤而下。

    同样,安-李执导的电影版本“理智与情感”之中,艾玛-汤普森的表演也细腻地展现出了那种纠结与挣扎。

    “纠结与犹豫必然会出现,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所不在,根本无法忽视,它们也始终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真正的根源却不是来自于世俗的阻碍,而是我对卡罗尔的情感,那些迟疑、那些思考和那些怯步,根源还是在于自己思考着:那种爱情,是否就是自己所猜测的’情感’,是否就是燃烧了生命与灵魂也仍然选择张开怀抱的冲动。”

    对于电影整体来说,这些细节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纠结终究是纠结,不管是为了社会压力而纠结,还是为了辨别内心而纠结,最终呈现出来的情绪能够准确到位的话,观众就无法区分出隐藏在内里的本质差异。

    但对于表演来说,这些细节却是整个表演的脉络和框架,演员对于“本源”的理解,也将影响到对整个剧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