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君莫舞

    第1042章 君莫舞 (第2/3页)

地的会稽山当成夏禹曾东巡的会稽山,其实天差地别。”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夏的国土就在中原一亩三分地,怎么可能跑到几千里外的江南去?

    夏禹所至的会稽,应当在鲁国泰山附近,与越地无涉。不过在以讹传讹下,在楚国就有了“越国乃夏禹之后”的传闻,其实于越人是正儿八经的当地土著,因为没有史书传统,也搞不懂自己到底是哪来的。

    范蠡对这件事的真伪十分清楚,所以并没有关注,越王一家对此也不甚在意。

    赵无恤却是在意的。

    “赵国与越国签订密约共同伐吴国的条件是,越君要在会稽山上修大禹陵,以夏禹为祖,四季供奉,不得怠慢!此外越国至今依旧被中原视为蛮夷之地,开化程度连吴国都不如,往后纵然一雪前耻,断发文身之人,又如何跻身诸侯?寡人也希望能派一些士人去越国,推广衣冠之礼,让中原声教远播江南。”

    这是范蠡从未听闻的结盟条件,这赵侯不为女子所惑,又提出了这么古怪的要求,果然如他老师计然所言,绝非常人啊。

    不过范蠡的聪明脑瓜一思索,也琢磨出一点东西来。赵侯果然有称霸的企图么?此举是要将“蛮夷”的越国纳入诸夏之中,造成一种四夷归化,远人徕朝的景象?

    或者,他想的还要更远一些?范蠡细思恐极,突然觉得或许吴国在北边作为越国的屏障,其实也挺好的……

    不过他若想完成使命,就必须答应赵无恤的要求,越人对祖先其实没那么看重,而且越国上层也喜欢效仿中原礼制,勾践为了兴国,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范蠡便在这先代他同意了。

    商定此事后,心里一颗大石头便落地了,这场出使有许多出乎他意料的地方,原本是主角的西子已经退到一边,反倒是范蠡更受重视一些。

    在这场接见的末尾,赵无恤叹息道:“此女虽美,不过越国之人物,寡人最想得到的还不是她。”

    西子的耳朵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范蠡也一凛:“不知是何人?”

    赵无恤指着范蠡道:“自然是你,范少伯!”

    “赵侯……”范蠡都有些感动了,但还是下拜道:“赵多范蠡,只是锦上添花,越无范蠡,则有亡国之虞,越君待范蠡有知遇之恩,范蠡不能忘本……”

    赵无恤对勾践收买人心的伎俩有些佩服,但更诧异的是范蠡这种面对更好前程还能坚持留在越国的行为。从历史上他助越破吴后功成身退就能看出,范蠡不是那种愚忠之人,更明白勾践可同辛苦却不可共富贵,他之所以坚持留越,多次拒绝赵无恤之邀,或许是身为“士”的执拗吧。

    若那些传说所言不虚,为了志向,他甚至不惜抛下情爱,前世今生,整整两次。究竟是对是错,世人无从评价,其中冷暖,更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少伯连续拒绝我两次了,寡人最后问你一遍,你此番来赵,除了表明心意外,真的就没有其他所求了么?”

    他是看着西子对范蠡发问的,范蠡自然知道赵无恤意有所指,那分明是在说“若有所求,你只需下拜求我即可!”他需要的是他的臣服,主动的臣服!

    但范蠡毕竟是范蠡,纵然心中颤抖,纵然万般不舍,但还是咬了咬牙道:“范蠡只为公事,并无私心。”

    这句话,让一直旁听的西子心如死灰,头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