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民煮也要分情况

    039 民煮也要分情况 (第2/3页)

个人生巅峰,一个是初中之前作为孩子王手底下跟着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十几二十人。另一个人生巅峰是大学时班里面的体育委员,篮球赛时统领全队……

    除此之外,赵翔没有当过别的任何“官”,更没有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过任何人。正是因为这样平凡的履历,他才需要重复地强调,从大家的反应中得到肯定——合作社这种模式自然是从后世模仿而来,能不能在南宋这个小小的南蛮之地扎根,他自己也没有底气。

    但赵翔没有底气,不代表村民没有底气。显然赵翔高估了五田和六水北支村民的思想境界——每天耕种但连饭都吃不饱,只能上山下水采集山货水产的人,在赵翔承诺了一句“保证大家每人每月有五十斤的大米”之后,所有村民都按下了手印。当然,前提是大家按时按量完成工作。

    站在下面的村民们都沉默,等着赵翔接着往下说。人群外却有人举了手:“东家,你说的一个人口一个月五十斤口粮是真的吗?到时候要是发不出来怎么办?”说话的正是许许家大娘,许三德他娘。可见许三德喜欢当众提问的优良基因来自他娘。

    何德芳瞪了她一眼,但许大娘却没有住嘴:“赵先生你是神仙人物自然是不怕饿肚子,但我们跟着你搞这个合作社,活不少干,地里种出来的粮却不能进自己家,你到时候要是一句话说没米发不出工钱,让我们可怎么活下去?”

    这一句话出来,人群中议论声渐起,近而变得嘈杂。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赵翔压下大家的声音:“许大娘提这个问题很好,有问题就要说出来嘛,这些其实之前给你们的章程里面都说得清楚明白,口粮不是问题,我有水田近四千九百亩,一亩一年就按一千斤大米产出来算,490万斤是有的,按少了算,四百万斤粮食,合作社共计240人,一人一年发放六百斤,一年也不过是十四万斤大米,这个不清楚的可以回家再算一算。大家之前自己种粮,之所以不够吃,一方面是田租高,另一方面是稻种不好,我从家乡带来的那些双优稻种,不敢说多高产,但几百斤总还是有的。如果许大娘非要说年年灾年没有收成,那我只能说自己的命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