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劳民伤财之物

    053劳民伤财之物 (第2/3页)

    如果是一个现代人看到,一定会觉得这个教室一般般,毕竟只是活动板房搭建起来的,而对于从小在私塾中长大的在场官吏看来,这样的教室确实不太一样——说不上好坏,只是纯粹不一样罢了。毕竟坐在古色古香的私塾里面读书,也是一种特殊的记忆,这是赵翔无法用现代课桌椅代替的。

    教室,也没什么好介绍的,除了黑板粉笔稍稍得到赵公绸的赞许之外,其它的,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

    不是所有现代的东西,在古人看来都是好的,这点赵翔有很清楚的认知。也不奢望这所小学能给这些州县领导带来什么惊喜——也许那些拼音教材会好一点,但无法想象,一群古代统治阶级看到他用不入流的简体字来给孩子启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匆匆离开教室——赵公绸心里更挂念的还是农耕利器铁牛,别的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黑牛和许三德本来是最好的示范者,但他们两个留在山顶上搞拆迁,于是农田里开拖拉机的便成了李七斤。李七斤才十三岁,和张文一样大,却更黑瘦,看着就是一只猴子一样,但技术也是很不错的,至少得到黑牛和许三德的一致认可。

    柴油机启动,轰鸣地突突声中,带着铁犁排轻松地将地里的土又翻了一遍。赵公绸很激动,胸口剧烈地起伏,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升迁的希望。

    “好好好!漳州能有此祥瑞乃大宋之福!贤侄,此物我将上报朝廷,为你请功!此物若能普及,我大宋何愁荒地无人耕种?!”

    赵翔一听“贤侄”,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不妙,又听到要上报朝请功,连忙应道:“多谢大人,只是这铁牛也是我从南洋老家带来的,制作工艺极为繁复,加上它虽可以日夜不停地耕种,却要以柴油驱动,柴油的生产一样极为繁复……”

    赵公绸哪里听不出来赵翔的意思,只是“祥瑞”这两个字太过于诱人,他决定再试试:“一共有多少头铁牛?作价几何?”

    “目前为止只有十架。因工艺复杂,且用的都是精钢,一架不少于黄金五两,且只收黄金不收白银或者铜钱。”

    赵公绸飞快地算了一下,一两黄金现在约为十二两银,现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