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做个宅男

    079做个宅男 (第2/3页)

水泥地板。赵翔问过现代那边的施工队,平方米上的承重绝不小于十五吨。

    仓库周边还挖了一圈一米深两米宽的排水沟,保证阴雨天可以及时地将雨水排掉。

    这样巨大的仓库足足有四座之多,将小芝山石峰西侧一大片野林子占了大半。如果不是赵翔执意将周边的野林子留下作遮挡,估计漳水南岸都能看到这片巨大恢宏的仓库。

    赵翔特意将四个仓库中的最靠南边的那个拿来当粮仓,在里面加了十个容量为一千立方米的筒仓,单单一个筒仓就能容纳八百吨干燥好的稻谷。筒仓建在仓库里面,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但赵翔乐意。

    漳州的绝大部分地区受灾,对于赵翔这些挨着漳水的百姓而言,最大好处就是省去了一亩一斗的田税。

    赵公绸上书南宋朝庭,免除漳州三年田税,随后赈粟贷种,希望大家继续种这些根本解决不了温饱的田地,不要抛荒跑路。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南方时有发生,在福建更是寻常。每遇灾荒,总有人因为交不起税,或者无力保护收成而远遁山野,于是便有了闽西南无数的土楼(土楼并非客家独有,在闽西南很多山区农村都还保留着许多土楼,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往被遗弃或者推掉建新房。成为旅游景点的那些土楼完整地保存下来,客观来讲是因为地理偏僻经济落后贫穷导致的)。

    赵翔原想着是不是要捐点粮食或者设个粥棚做做慈善,结果他发现,漳州的大户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百姓没有了收成,便往山里河里海里去觅食,怎么着都不会造成饥荒。与龙溪县相邻的漳浦野象泛滥成灾,据说当地百姓组织猎捕野象,象皮象肉大家分了,象牙则被集中在一地出售,后来竟发展成了一处叫象牙圩的市镇。

    既然大家都这么自力更生,赵翔当然省得麻烦了。他将两村户主都招来,宣布了自己的新政策:解除原来的合作社构想,重新回到原来的租佃关系中。至于这一季的收成,则按人头分发放粮食。

    佃户们虽说不知道每亩的实际收成,但是都是种田老手,掂一掂稻穗就知道亩产不下七八百斤了,心里自然痒痒。如果当初自己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