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枪王之王 第七章 对抗演练

    第二卷 枪王之王 第七章 对抗演练 (第2/3页)

的一块地方,双方短兵相接的距离非常近。就是钢盔都未必档得住56式的子弹,更别暴露出身体放心的进行瞄准射击了。这个时候,就用得上种纬事先提议的一种活动掩体了。

    在来之前,种纬建议制作一种可移动的新型防弹掩体。这种钢制掩体,由厚1厘米的薄钢板组装而成,组装成形后形成一个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柱,内部放置的得细长形状的沙袋,里面可以填充随处可见的沙土或碎石子。

    这种单兵掩体放在地在上大约有30公分高,一米宽,正好可以为单兵提供有效的战场遮蔽。最妙的是,这种掩体是可以拆解组装的,熟练的战士仅用几分种就可以组装完成。

    唯一的遗憾是这种掩体太过沉重,组装完成后加上内装的沙袋差不多有一百三四十斤重,必须有两个战士同时操作才能放置好,且移动的时候难度较大。

    但这种单兵掩体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把这种掩体放在山洞口,由战士在木栈道上用81杠对掩体射击时,只听见子弹把钢质掩体打得当当乱响的声音,不时有跳弹飞上天空。

    等最终完成射击后凑近一看,三十发子弹除了在掩体钢板上留下了一些不大的伤痕外,没有一发子弹能够击穿钢板。当然这也和掩体采取了三角形状,使子弹入射角度倾斜,增大了子弹击穿钢板的难度有关。

    经过反向测试,证明了藏身洞内的枪手是打不坏三棱柱掩体的,种纬的这种移动掩体设计获得了成功。虽然这种掩体的移动性较差,不易携带,但足够的使用功能还是让团部决定回去多做几个,以备不时之需要。

    当然,再好的掩体藏身其后的枪手也要探出头去射击。在这个时候如果枪手的头部被子弹击中,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还是没法避免的。不过这也没办法,这就是士兵的宿命。如果要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取胜,那只有蒙着被子做梦一种情况了。

    看到这种钢制掩体实战效果如此之好,擅于举一反三的官兵们又提出了一种与掩体相配合的新战术战法——借用掩体的掩护,用轻机枪对洞内进行火力压制,然后既可以派人上去强攻,也可以采取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发射的打法。

    为此,团部又组织进行了专门的测试。随着机枪射手的发射,整整两个弹夹的子弹被送进了洞口深处。由于距离近,洞口的形状又是内敛的喇叭口形状,子弹只打进洞口,就很难跳出洞口,而且跳弹的威胁也远比直射的威力要大得多。

    事后检视,洞内草人的身上布满了跳弹和碎石片打出的痕迹。显然又是个进攻的好办法,只要机枪压制住洞内的火力,然后派火箭筒或火焰喷射器开火就万事大吉了。而且这种进攻方式的动静还不,用不着担心山体塌方。

    最后一轮测试是火焰喷射器毁伤效果的测试。与火箭弹的杀伤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