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淬火的秘密

    第299章 淬火的秘密 (第1/3页)

一连几个“度”从魏民生嘴里说出来,让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的郑元感觉到一阵茫然。

    “敢问先生,这‘度’是什么意思?”

    “为了更好的确定淬火的时机,我们使用了摄氏度这个单位对不同的温度来进行区分。

    简单地说,水结冰的时候大概是0度左右,而水烧开的时候大概是100度左右。”

    “这水烧开是100度倒好理解,可你怎么知道我先前的砍刀被加热到了近1000度呢?”

    魏民生扬了扬手中的一个红外线测温仪,说:“我手上这个仪器就可以测出大部分物体的表面温度,先前你结束对砍刀加热的时候,仪器显示的记录是952度,已经超过了最佳温度上限一百多度。

    经研究发现,钢材的性能与它的内部元素排列规律有关。

    在高温下钢材的内部元素排列方式被称为奥氏体,最理想的内部元素排列方式被称为马氏体。

    要将钢材的内部元素排列方式转变为马氏体的话,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相变来转变。

    只有冷却速度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奥氏体才能够完全转变为马氏体。

    这种材料的转变临界温度范围是727度至760度之间,奥氏体温度为780度以上,只有用最快的冷却速度将奥氏体冷却到这个转变临界温度区间,才能够达到材料的最佳状态。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尽量压低奥氏体的温度,但又必须保证钢材全部转变为高温奥氏体,所以,一般会在选择在奥氏体临界温度之上几十度的范围内作为淬火温度。

    而你加热的这个温度远远高于这个最佳范围,这样的温度条件下,过大的温差导致部分奥氏体根本无法顺利地转变成马氏体。

    这就是你在淬火工艺中存在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