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科学种田的种子

    第六十三章 科学种田的种子 (第1/3页)

“‘秦’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算是建立了标准,所以很多信息才能够得以传承,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虽然是信息的一种体现方式,但其载体是竹简,书写非常麻烦。所以古人极尽精简,用精炼的文字来记载相关的历史和经验。但这种精炼的文字却缺少了我前面说的信息三要素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所以造成有些信息无法重现,很多事情无法考证。”

    “由于信息的不完善,所以信息就产生了不确定性。就从历代大能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注释来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四书五经》的内容虽然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你们看来是治国安邦的经典,但对我们山庄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却不大。因为从《四书五经》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看,侧重于从人的自身寻找办法,很多无法理解的现象,只能通过占卜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而我这山庄里,却侧重于从人的外部寻找办法,更多的是发挥各种物品的作用,人力有限,而物力无穷。”

    “《大学》的格物篇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由此可见,古人也认同,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你们学的《四书五经》,在一定的情况下是有积极的作用的,但是由于它的知识的局限性,没有办法让每个人不会受冻,也没有办法让每个人不会挨饿,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难道学了你这些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一个学生弱弱地说到。

    魏民生双眼看着那个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说到:“学了我的知识,一个人一天可做衣裳上百件,你觉得会冻着你们吗?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