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两湖合一体

    第488章 两湖合一体 (第2/3页)

而到了夜间的时候,魏民生就不停地通过共享空间,把小湖里的污水转移到大湖之中。

    共享空间一次两万多方的转移能力,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一晚上千万方的污水转移任务。

    而共享空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操作的特性,完全可以越过堤坝从水面之下取水,放水的时候也在水面之下操作。

    所以,魏民生躺在堤坝上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又不会被别人发觉。

    堤坝的高度在慢慢地增加着,但大湖里面的水位也在慢慢地增长着。

    自堤坝合龙之时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湖内百分之八十的污水就已经被转移到了大湖之内。

    这样一来,大湖之中的平均水深达到了八米,湖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一步减少到原有面积的一半,直接减少一半以上的自然蒸发量。

    小湖中的湖水被抽干后,用机械把小湖周围能够直接处理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送到几公里之外的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湖内清理出来的淤泥,富含大量的有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运到其它地方,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底肥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际上,滇池水体里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源于这些淤泥,把这些淤泥清理走后,也就变相地减少了未来渗入水体中的氨、氮物。

    普通的机械只能够清理小湖周围相对较干的淤泥,而对于中间大量存在的泥浆根本没有办法。

    在这个时候,与治理工程同时开工铺设的那条六公里长的污水排放管道就派上用场了。

    由于污水处理场的地势较高,所以,民生公司在处理场附近的低洼地带修建了一个污水临时储存池。

    滇池小湖内的淤泥被搅动成泥浆后,就通过这条污水排放管道,将污泥浆输送到那个污水临时储存池里。

    然后用高压泥浆泵把临时储存池里的泥浆,输送至地势较高的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那个污水处理场的初级处理设施由一系列沉淀池构成,由内至外形成了一个放射状的水池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