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战三捷(1)

    第十九章 三战三捷(1) (第2/3页)

子相土立”。相土是继契后较为著名的商族首领,《世本·作篇》记载他训练马匹,使用马驾车充当运输工具。《诗经·长发》记载相土的活动区域相当广泛,声誉传播海外,说明这时期商族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通往近岸的海岛。此时商族活动于冀中豫北的古黄河流域,在东方海滨也有相当的势力,《左传》载相土有“东都”。相土逝,子昌若立。昌若逝,子曹圉立。曹圉逝,子冥立。王亥、王恒为冥的二子,冥卒后相继为王。殷人对王亥格外尊敬,他是首位被称作“王”的君主。卜辞中总以“王亥”、“高祖亥”、“高祖王亥”尊称他,从不单称其为“亥”,一些卜辞还在其名号的上角刻画代表早期商族的玄鸟图腾。王亥在殷人的心目中似乎拥有很大的神威,殷人时常向他祈年祈雨。关于王亥的卜辞有一百三十余条,数量之多居诸先公之首。王亥在位时,商族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卜辞记载王亥一次祭祀可用牲多达五十头牛。为解决牲口过剩、不易畜养的问题,王亥将部分牛羊托寄于邻近的河伯氏和有易氏。之后王亥与有易氏首领绵臣发生争执,绵臣强迫王亥交出所有牲口,王亥拒绝,绵臣便将其杀害,夺走牛羊。后来王亥之弟王恒继位,从绵臣手中夺回了牛羊。关于王恒的卜文有十余条,与王亥同样尊称为“王”,但王恒却不见于传世文献的商王世系中,其原因不明。王恒死后,其子上甲微又联合河伯氏讨伐有易氏,杀死绵臣。商族在有易氏没落的同时强盛了起来。战胜有易后,上甲的诸弟各怀私心,纷争起事,蓄意谋害上甲,上甲随机应变,平息了叛乱,保证了商族后嗣的延续。上甲在殷人的周祭顺序中排列首位,祈雨卜文均以“自上甲……”开始,卜辞对上甲以降的商王有了明确的世系排列,或许是因为商族在上甲时期才开始有文字记载,而之前的世系源于传说。今所见关于上甲的卜辞多达一千一百余条,位居诸商王之首,可见殷人对上甲之崇敬。上甲之后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五公先后即位,在卜辞中,“报”写作“匚”,“主”写作“示”,五位先公合称“三匚二示”。上甲后的三匚全以天干“乙丙丁”相次,二示时则应续以“戊己庚辛”排列,却跳至“壬癸”。同时,二示的配偶妣庚和妣甲的天干亦不相次。说明三匚的庙号可能是殷人后来追拟的,而二示的庙号则有典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记载到的祭祀典册,可能始于二示时期。二示时期,商族势力不断扩大,他们拉拢黄河下游各氏族部落,一步步逼近夏后氏腹地伊洛地区。

    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