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牢狱之灾 (9)

    第三十二章 牢狱之灾 (9) (第1/3页)

    夏桀对先祖是由衷的崇拜的,像先祖一样的建功立业开拓疆土,也是他的最大梦想,只是国事颓败,百年积弱,纲常难振,让他觉得很有一些力不从心,有心无力,无可奈何。

    对于这些很有作为的夏朝先祖,夏桀自己是时时从内心深处自愧不如的,虽然他是一个大帅哥,为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武功很高,又精于琴棋书画,是众多妃子和天下少女们心中的男神,举止间依旧不失王者风范,虽然生活依旧锦衣玉食,虽然他依旧想有所作为,可是自小生活优裕的他,早已经看淡了一切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任何奢侈的享受对他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爱好女色成为一种必然,也只有从女人身上,他才能找回一点点快乐,放下众多的忧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夷族的公然叛乱让夏桀很头疼。

    东夷又称夷,东夷,即东边的夷人。“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最早是和炎黄相对的一个部落,是华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朝时变成古汉族对东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东夷是非特定的一个群体,所指代的概念随着中原王朝疆域的变化而屡屡变化。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距今4600至3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东夷骨刻文中已经发现了类似人背弓形的“夷”字,“从大从弓”有了原始依据。)东夷有九种,“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汉书·东夷传》),“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因而也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尔雅·释地》),泛指中国东部夷人。夏朝时期,东夷是指生活于今山东、淮河、苏北、淮北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部落、方国,夏代的东方已有众多夷人的方国部落。《竹书纪年》所载,夏代还有淮夷、蓝夷;《尚书·禹贡》记载两河之间的冀州有鸟夷(一作岛夷,字形近似致误);青州在泰山以东至海有嵎夷、莱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