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牢狱之灾 (17)

    第三十九章 牢狱之灾 (17) (第2/3页)

    一是离间夏王朝。

    “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国语·晋语一》),“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用间篇》),“(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吕氏春秋·慎大》)。

    二是消灭与商夷联盟为敌的夏王朝方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史记·殷本纪》)商夷联盟可能还征伐了有虞。虞为夏代方国,与夏王朝关系密切,少康中兴全赖虞之力。夏代末年,虞国灭亡。《逸周书·史记解》载:“君娱于乐,臣争于权,民尽于刑,有虞氏以亡。”虞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左传》哀公元年杜预注:“梁国有虞县。”《水经·水注》云:“水又东,径虞县故城北,古虞国也。”既然虞位居东方,其理应被商夷联盟所灭。

    三是伐桀灭夏。

    “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史记·夏本纪》)

    对于商汤暗中勾结东夷族的事情,夏桀知道后非常恼火,可是一直没有明显的证据,很多东西都在意料之外进行,加上昆吾国也不安分,东夷部族蠢蠢欲动,在此微妙时刻,激化与商国的矛盾,对稳定大局很不利,夏桀只好采取,对三方同时又打又拉,等待时机,借机插足离间分化瓦解的方法,在东夷部族派驻大量的夏朝军队,积极挑拨商国和昆吾国的关系,让两国矛盾进一步扩大,互相制约,互相监视,互相打压。

    转眼间,哈虎纳耶大师求雨已经过去七天了,就在这天下午,夏桀接到大师派来人的禀报,经过大师占卜,明天有雨,要下一天,足以缓解旱情。大雨过后要举办一个酬谢神灵的祭祀,请夏王到时候一定要参加并主持。

    一听说有雨,夏桀非常开心,立即又赏了大师五百两白银,以感谢他的求雨,并告诉来人届时一定参加祭祀。

    就在大师派来的人走后不到两个时辰,夏桀接到禀报,据此三十里外的龙门山上出现了一团白云,夏桀急忙带人去看。

    到达龙门山下,远远望去之间一团硕大的白云,象一条仙女的白裙子,悠悠然的在天空舒展开来,龙门山飘逸洒脱,带着一个聪慧的凝视,带着一种优雅的神情。当年先祖大禹带领百姓开辟出的伊阙,远远望去,在山河拱戴之下,更显示出一种神圣的韵味。

    望着伊阙,看着龙门山上优雅的白云,清风吹来,一阵明显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夏日里的清凉,就在这时一道电光闪过,一声惊雷,把一阵欢欣留给了众人。雷声过后,云朵四散开来,如轻纱,铺满了天空,或明或暗,或断或续,一个朦胧的意象,迷离了众多的臆想。

    看着着白云,看着这伊阙,夏桀不由自主的陷入了对先祖大禹的怀想之中。

    伊阙,是伊河流域的最后一段峡谷,由熊耳山东端悬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夹峙而成。它南临伊川盆地,北系洛阳盆地,为两个盆地间之咽喉。因其两山对峙,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被称为“伊阙”。与其它峡谷不同,伊阙所系的两个盆地几乎处在一个地平面上,因而这个峡谷几乎不见落差。伊水从上游山区泻出,进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几度弯曲,经过狭窄的伊阙水道缓缓北流,至洛阳盆地腹部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流,至盆地边缘的神堤穿过黄土丘陵沟谷,注入黄河干流。

    伊水、洛水滋润的两个盆地,土质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是著名的两大粮仓。散居在嵩山周围的崇部落是开发这两个粮仓的主人。以两个粮仓为经济支柱,崇部落是当时“万国”之中经济实力最强者。

    尧舜时期,由于气候变热,西部高山冰雪融化,黄河流域大小河流暴涨,发生了上古史上史无前例的洪水大灾难。黄河中游南岸的伊川盆地、洛阳盆地成了重灾区。伊河在伊阙之南的伊川聚成湖海,洛河在伊阙以北、神堤之南的伊洛盆地汇成汪洋。湖海汪洋淹没了崇民的家园、良田,阻绝了崇民的交通,威胁着崇民的安全:为了生存,崇部落在首领鲧领导下,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鲧治水失当,处处防堵,治水九年不成,还造成重大损失。部落联盟首领舜按律行事,将鲧处死。鲧的儿子禹,处事谨慎有谋略,悉心为公不辞劳苦,在崇民中享有厚望;为发挥崇部落治水的骨干作用,帝舜令禹继承父职,为崇部落首领,并且继续治水。

    大禹治水,吸取了前代共工治水和他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他采用的是因地制宜,“以疏为主,疏堵并用”的治水方针。并且设立了领导机构,规划了治水方案,选拔了技术人员,培训了治水大军,依靠大家,各有分工,各尽其责。治水重点是黄河及其支流——伊水、洛水、颍水、济水、淮水、汉水等。大禹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不辞劳苦,引导小水入川,大水入河,河水入海。在治理黄河时,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首先得到了流传在民间的两件珍宝:一件是《河图》,一件是《洛书》。《河图》就是先民在治水时画的水系图,是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来龙去脉,画的跟实地情况一模一样,节省了许多实地勘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