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牢狱之灾 (40)

    第六十二章 牢狱之灾 (40) (第1/3页)

    在夏朝赈灾,让商汤有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夏朝的机会,虽然以前他经常来夏朝进行各种给公事活动,拜见过夏桀无数次,对他的脾气秉性,并不陌生。可是像这一次,先是被请来祈雨,后来因为祈雨失败,被打入死牢,后来又因为伊尹求情,被关进高级监狱,后来又被请进驿馆,雨后又称为夏桀的座上宾,一直在领导商国在夏朝国都赈灾,前一段还遭遇了一场暗杀,得到了妺喜和伊尹的联手保护,而且有三万名灾民自愿出来保护自己,这让商汤感到了一种很大的意外,而这些经历,又让他对夏朝有了很多独特的认识。

    夏朝的时候,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可用于交换的物质产品增多。在农业方面,由于夏代发明了节气和干支纪曰法,制定了历法,能够利用季节、气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加之变水害为水利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较前有了新的发展,粮食生产有了剩余,酿酒由此便发明了。畜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在夏代也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除陶器、铜器以外,木、石、骨、玉和纺织等手工技术也有了进步。不同部落的生产分工形式趋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货币的产生。由于私人之间的商品交换的发展,使某种商品从商品群中游离出来,成为专门用作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便是货币。在以物易物转变为商品、货币相交换的过程中,牲畜最先被用来作为等价物的货币。以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贝代之而起充当货币。货币是商业产生的前提。有了货币的介入,商品交换才会分裂为卖和买两个对立的经济行为,买与卖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商人才有可能插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在生产者之间作为第三者从事又买又卖的商业活动。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也为商品交换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生产关系方面的保证。财富为私人占有,出现了贫富之分,同时私人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便于商业交换规模的扩大和远地贸易的发展。原始城市的产生也有利于商品交换的扩大。由于制陶、制铜、制玉等手工业的发展,技术专门化,部落或氏族内部的某些家庭或个人掌握了这门技术,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他们通过生产手工业品与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产品交换,进而他们还将产品与共同体之外的人进行交换,这种行为,不仅扩大了交换的范围,并且还推动了私有制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奴隶主贵族为了保护其私有财产的安全,在他们所聚居的地方,修建起城郭沟池,城中已有大型的宫殿建筑,这是在“重门击拆,以御暴客”的基础上产生的原始城市。相传“夏鲧作三仞之城。”“鲧筑城以卫君,造城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夏人之五……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夏代已有了初具规模的原始城市。由于上述各种条件的形成,商品交换出现了专业化趋势。一些控制部落事务的奴隶主,开始使用大批专门从事贩运交换活动的奴隶来从事商业交换。

    尤其是看到夏朝国都的富有,和商国人从事贸易往来的勤奋与辛苦,商汤很自然的想到了先祖王亥被杀前后的历史,想到了,振兴商国的重大责任。

    商人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五帝时期,相传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之子阏伯,又名契,被封在了商丘一带,在唐尧之时赐予火正一职(注:火正,当时是观察天文的官员,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落后的情况下,通晓天文者往往被认为能解读天象,无论是首领还是平民对这种通过观察天象得出结论奉为上天传达的旨意,不敢有一丝马虎,完全照章办事,由此可见火正是很重要的官职),其后在舜之时被任命为司徒(注:在当时,司徒指的是主管教化和行政事务的官职)。可见商人的祖先来历显赫,曾历任要职,深受器重。后来阏伯死了,他的孙子相土继承了他的事业,也是出任了火正一职。相土这个人是个发明家,传说中的马车就是他发明的,驯服野马的技术一流,发明出马车,极大的改善了交通出行,也扩大了人际交往,也是在争抢领土、牲畜等战争中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