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拜月节(2)

    第六十五章 拜月节(2) (第1/3页)

    历尽艰辛,终于逃脱羁绊,顺利的回到商国,商汤更是觉得是神灵保佑祖宗有灵,决定拜月节,商国也要办一个大活动,隆重的祭拜神灵及祖宗,以感谢申领和祖宗对自己的护佑,并祈求神灵和祖先继续为商国赐福。

    商国的拜月节,最大的一项活动就是祭拜各种神灵,尤其是在商汤成为商候后,商国发展突飞猛进,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拜神灵所赐,因此对神灵万分敬重,把祭拜神灵作为拜月节重要活动。商国的拜月节,还有一个跟女子相关的民俗,那就是“偷羊求郎”了,商族人认为羊为祥,是吉祥的象征,拜月节夜晚的羊,最为吉祥,民俗认为这个夜晚的羊会保佑那些未婚少女们,万事如意尽早到如意郎君过上甜蜜的生活。因此,这一夜,未婚女孩子都要将自己打扮一番,踏着月光,三五成群到别人家的羊圈里偷羊去,偷到羊并用羊来祭祀月亮神,就预示着明年能吉祥如意的找到如意郎君;还有的女孩子,早已有心仪的对象,就会自己偷偷到该对象家里的羊圈里偷羊,一旦有了收获,也意味着两人将会吉祥如意“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这一夜,谁家的羊有损失,都不会去追究的,也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月满之夜,女孩子偷羊祭祀月亮,能够让她们充满遐想而激情满怀,既能一扫平日正统式的造作,具有“偷得如意郎”的心理暗示及美好理想蕴藏于中,于是,蔚为大观,终成民俗。羊代表吉祥,月亮代表人心,阴晴圆缺,盈亏满昃,古今皆同。偷羊祭月得新郎,寄托着一种很浪漫的梦想。

    夏朝很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古有四时祭祖: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拜月节也要祭祀祖先。

    夏朝时一个联邦制王朝,很多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都要向诸侯国搞摊派。因为知道商国国家强大物质充裕,夏桀办万人宴,就向商国摊派了很多物资,瓜果蔬菜,猪、牛、马、羊,美酒,丝绸等。

    商国农作物主要有黍、稷(粟)、菽(豆)、稻(稌)、大麦(牟)、小麦(来)、麻、郁李、葵、枣、瓜、葫芦、油菜、芜菁、芥菜、白菜、杏、桃、梅等等。此外,出现了对桑、檀、松、柏、椅、桐、梓、漆、楚、棘、柞、樗等树种的种植。麻(大麻)、桑的种植,主要是用于纺织。

    商国的畜牧业比较发达,成功地驯化饲养了猪、牛、狗、鸡、羊、马等六畜及其它动物,有很多富余产品和周边的诸侯进行交换。尤其是家猪在商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既可作为正常肉食、又可用于祭祀和丧葬活动,且饲养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生长的周期也不算很长,故殷商时期大约已发展到家家养猪的程度,是家都养猪,有猪必见家,所以甲骨文的家字由房屋和猪的象形组合成字,是再合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养猪的习俗在商代是最为风靡的习俗之一。

    商国的养牛习俗,在夏朝早期便已远近闻名,到商汤的时候,养牛业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饲养水平。家牛饲养习俗的流行,与商人的饮食生活、祭祀、丧葬活动中大量用牛密切相关。商人用家牛祭祀祖先的习俗大量见于甲骨文记录中,用于祭祀的牛,动辄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商王贵族关心养牛业亲自举行祈牛的祭祀仪式、时常去养牛基地视察养牛情况,除了持有养黄牛的技术和习惯外,也流行养水牛的技术和习俗,而且养牛业已开始出现为畜力利用的服务效能。

    商国的养马,在整个夏朝也是很有引领作用的。夏代初年的商族人已发明用马驾车,用马驾车是养马业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商国是夏朝的一个封国,故说“相土作乘马”,也等于说夏朝已制作马车和用马来驾车。奚仲是夏朝专管制作马车的车官(车正),故车(马车)又相传是他始创制的。马车是家马和木车的结合体,故奚仲制造马车,必须要有大量的家马驾车来作保障,由此可见夏朝的养马业一定十分发达,养马的习俗也一定非常普及和流行。在夏王朝的征伐战争中,家马作为当时快速的牵引动力,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上史载情况表明,夏朝的养马业是很发达的,养马的习俗可以说已蔚然成风,用马驾车的畜力利用之俗,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