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 让米格制造厂给超-7代工

    1298 让米格制造厂给超-7代工 (第2/3页)

不好过,尤其是苏联国内战机生产订单数量锐减的情况下。

    很多国家对空中弹射座椅要求并不高,缺乏经费的国家,并不愿意花费更高的成本去装备造价昂贵的优秀弹射座椅。

    “或许,咱们可以谈一谈苏-27的合作。”总得找点事情干。

    这会儿飞机还没起飞,外面下着暴雨,难不成跟苏联人谈理想,聊未来?

    听到谢凯说谈苏-27的合作,赵玉军等人也来了精神。

    之前谢凯跟苏联人谈的东西,虽然也是战机相关,却跟112厂没有关系,超-7的技术,404不可能拿出来的。

    谢凯跟苏联人的谈判风格,不符合中航技等单位平时的常规谈判。

    中航技跟航空工业部平时引进技术装备时,谈判都是旷日持久。

    双方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据理力争,哪怕是几十美元都会争论很久,更不说还有其他附加条件。

    谢凯跟苏联人谈,这小子也舍得给价格,从最开始的价格在短短时间就直接涨了几十万美元。

    对于航空部和中航技来说,完全学不到的,也没法仿制的。

    他们没有想到,谢凯要谈苏-27,苏联人反而不着急了,要求先谈妥关于RD-33发动机的合作,再谈关于苏-27战机的出口事宜。

    连苏霍伊方面的人,也对此事表现不急切。

    这让谢凯感到很意外,苏联人在价格方面不愿意让步,谢凯也没辄,谈下去,不会有进展。

    可不谈又不行。

    索性,谢凯对着苏联人提出另外一个合作方案的设想。

    “先生们,我们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合作模式。”

    苏联人见谢凯说另外一种合作模式,一脸疑惑地看着他,他们不知道这小子还能提出什么别的有建设性的方案。

    谢凯对苏联人说道:“先生们,大家都知道中方这一次得到了很多订单。我们国内航空技术力量薄弱,工业基础差,就算国内所有航空制造公司联合起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订单。或许,在生产过程中咱们双方可以合作。”

    谢凯这话一说出来,112厂的赵玉军急了。

    这小子想把国内联合生产模式搬到跟苏联的合作中来。

    以苏联庞大的制造力量,国内工厂将失去很多生产订单。连112厂都没法跟苏联人的战机生产工厂竞争。

    着急也没用,赵玉军没法阻止,只能求助地看着赵峥。

    赵峥也不知道谢凯具体要怎么合作,这会儿自然无法反对。

    谢凯的提议让米萨维奇夫斯基和阿列克谢都来了兴趣,一脸期待的看着他,想要听听具体合作方案。

    “超-7A跟超-7B都是我们研发设计的外贸型战机,这款战机现在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好的名声,有着很大市场前景,我们双方完全可以联合生产。”

    阿列克谢.斐德罗夫急切地问道,“如何联合生产?”

    作为米格制造厂的总经理,他自然希望米格制造厂拥有更多的订单。

    足够的订单才能带来更高的开工率,养活庞大的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